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一、草鱼:
(一)食性: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稚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喜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轮叶黑藻等;成鱼喜食苦草、眼子菜、苴草等。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草鱼除摄食水生植物外,它们喜食禾本科、豆科等陆生植物;也喜食人工饵料,如饼、糠、麸类。在饥饿的情况下,草鱼会吞食小鱼。同时,草鱼能大量摄食腐屑,包括其粪便转变成的腐屑。所以,草鱼虽然没有其它草食性动物一样的适应于利用纤维素的消化系统,甚至草鱼的消化道中没有发现纤维素酶,但草类从草屑变为腐屑、从大型至小型,从沉性至悬浮,经细菌等反复多次利用,便把草屑中的能量逐步转换到鱼体中。
(二)生长特性:草鱼是生长迅速的较大型鱼类。草鱼一般4-5龄达性成熟,1-3龄为生长最快期,且雌雄差异小。
(三) 生活习性:草鱼在水的中下层及岸边摄食水草,主要在水体中下层活动。草鱼性活泼,行
动迅速,游泳快;其食量大,抢食凶,素有“强盗草鱼”之称。 二、鲢、鳙鱼
(一)食性:鲢、鳙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它们具有特殊的滤食器官----鳃耙。其中,鲢鱼的鳃耙较细密,能滤食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鳙鱼的鳃耙较稀疏,只能滤食个体较大的浮游动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增加,鲢、鳙鱼除了摄食浮游生物外,还摄食如下饵料:如粉碎的饼渣类、米糠、糟类、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有机粪肥中的碎屑;腐屑(腐屑=碎屑+细菌等微生物)等。由于鲢、鳙鱼消化系统中缺乏分解纤维素、果胶和几丁质的酶,所以摄食具纤维素、果胶质细胞壁的藻类,以及具有几丁质外壳的浮游动物卵等,都不易消化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二)生长特性:鲢、鳙鱼是较大型的鱼类,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4龄。1-4龄生长较快,尤其是第2年。
(三)生活习性:鲢、鳙鱼通常在水的中上层活动,鲢在上层,鳙稍下。鲢性急躁,行动敏捷,活泼而善跳跃,遇水流容易逆水潜逃,不易捕捞。素有“急躁白鲢之称”。鳙性温和,行动迟缓,捕捞时不跳跃,遇水流不易潜逃,易捕捞。其抢食远逊于鲢。素有“好人花鲢”之称。
三、鲤、鲫鱼
(一)食性:鲤、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其中鲤鱼偏于动物性,鲫鱼偏于植物性。摄食方式都是吞食。白鲫的鳃耙多(102-120条)而长,排列紧密,且鳃耙内侧有许多膜状皱褶分支,交错嵌合成网状,因而具滤食功能。白鲫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和腐屑等。鲤、鲫鱼对人工饵料如如饼、糠、麸类、蚕蛹、蝇蛆等均喜食。
1
(二)生长特性:鲤是较大型的鱼类,一般体重有1-2.5Kg,大的有10-15Kg。其生长较四大家鱼慢。1-2龄和5-6另生长最快,通常雌性比雄性生长快些。近年来,我过已研制出不少杂交鲤鱼后代,如丰鲤、荷沅鲤、芙蓉鲤、中洲鲤、岳鲤、三杂交鲤、建鲤、颖鲤等。它们的亲本虽不同,采用的技术路线也各有特色,但其杂交子一代均有杂种优势,生长速度都比亲本快得多。如荷沅鲤是由荷包红鲤♀×沅江鲤♂而得;三杂交鲤是(荷包红鲤♀×沅江鲤♂)♀×镜鲤♂的后代;建鲤是采用荷沅鲤F4的鲤鱼与两个同型的雌核发育系的鱼相结合定向选育而成;颖鲤是采用镜鲤♀×鲤鲫移核鱼F2♂(鲤鲫移核鱼是采用生物技术,将鲤鱼卵的细胞核移植至鲫鱼的去核卵中,发育而成的后代),通过选育获得的杂种F1-----颖鲤。
鲫鱼是一种生长较慢的中小型鱼类。一般1龄即达性成熟,体型较低,个体较小。我国人工养殖的鲫鱼都属高体型,主要有银鲫(包括黑龙江银鲫、方正银鲫、异育银鲫、松浦鲫等)、白鲫、彭泽鲫、淇河鲫、滇池鲫、龙池鲫等。生长速度均较快。
(三)生活习性:鲤、鲫是底栖性鱼类,一般喜欢在水体下层活动,尤其是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很少到水面。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式样适应性强,食性杂;对饵料的要求不严格,觅食能力强;能清扫食场残饵,防止其腐烂变质,故被渔民称为“清洁工”。
第二章 池塘养鱼技术
一、八字精养法:
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简称“八字精养法”。
“水”是鱼的生活条件。“种”是养鱼的物质条件。有了良好的水环境,配备种质好、数量足、
规格理想的鱼种,还必须有丰富价廉、营养高的饵料,才能养好鱼。由此可见,“水”、“种”、“饵”是养鱼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一切养鱼技术措施,都是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来确定的。三者密切联系,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一层次。
混养是我国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了鱼与鱼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地运用了它们互相有利
的一面,尽可能限制或缩小其矛盾的不利一面,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养鱼经验。它充分发挥了“水、种、饵”的生产潜力。“密”是根据混养的生物学基础——正确运用了各种鱼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合理密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群体的生产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轮”是在“混”和“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延长和扩大池塘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不仅使混养种类、规格进一步增加,而且使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密度;不仅进一步发挥了水体的生产潜力,而且做到活鱼均衡上市,保证了市场常年供应,提高了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混”、“密”、“轮”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二层次。
2
虽然有了“水、种、饵”的物质基础,也运用了“混”、“密”、“轮”等先进技术措施,但掌握和
运用这写物质和技术措施的主要因素是人,一切养鱼措施都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防”和“管”,综合运用这些条件和技术,才能达到高产、高效。可见,“防”和“管”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防”和“管”与前述的六个要素都有密切联系,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三层次。
二、池塘条件:
1、池塘位置: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经常加注新水。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生长;井水也可作为养鱼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均较低,使用时应将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后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工厂和矿山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只有经过分析和试养,才能作为养鱼用水。
3、面积: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面积应较大。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风力不仅可增加溶氧,而且还可使池塘上下水层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此外水体大,水质较稳定,不易突变,因此鱼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但面积过大,投饵不易均匀,水质也不易控制,夏季捕鱼时,一网起捕过多,分拣费时,操作困难,稍一疏忽,容易造成死鱼事故;面积过大,管理也不方便,并且池大,其受风面也大,容易形成大浪冲坏池埂。因此,一般认为池塘面积在10亩左右较合适。
3
4、水深:“一寸水,一寸鱼”讲的是深水养大鱼的道理,但也不是越深越好,一般精养池塘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0-2.5米左右。
5、其他:鱼池以东西长而南北宽的长方形为最好,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和风的流动,拉网操作也方便;池底应有少量泥土,以壤土最好,黏土次之,沙土最差;池底形状以“龟背型”最好,“倾斜型”也可以,“锅底型”须改造。
总之,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对高产稳产鱼池的要求是:面积适中,10亩左右;水较深,2.5米左右;水源水质好,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水大不淹,天旱不漏,旱涝保收。
三、鱼种放养:
1、放养前的准备:鱼种放养之前,须先修整池塘、清塘和培养饵料生物。具体方法是:
(1)修整池塘。秋后排干塘水,通过冻结、干燥和曝晒清除杂菌和敌害,改良土质,清除杂草、杂物,挖去过多淤泥,平整池底,修补池边,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设置拦鱼栅等;
(2)药物清塘。药物清塘是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鱼类的各种凶猛鱼类、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和病原细菌。最好施用生石灰清塘,它不仅具有药物的作用,而且还能改良土质和水质,使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被充分溶解于水中,进而被水生生物所利用。生石灰的用量是:干法清塘每亩60-75公
4
斤,带水清塘125-150公斤/亩.米。
(3)注水和施基肥培养饵料生物。清塘7天左右,待药物毒性消失,可注新水70-80cm,施基肥培养浮游生物等。鱼种下塘后随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步加深水位,至7月分加到最大深度。秋季放养的池塘,池水应一次加到最大深度。
2、放养模式设计:池塘养鱼一般采取混养模式,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可灵活掌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每一种混养模式均有1-2中主养鱼类,同时适当混养搭配一些其他鱼类。
(2)滤食性鱼类与“非滤食性鱼类”(俗称吃食性鱼类)之间比例要合适。在亩净产500-1000公斤的情况下,前者与后者的比例以40%:60%为妥。
(3)鲢、鳙的净产量不会随“非滤食性鱼类”产量的增加而同步上升,一般鲢、鳙的亩净产量为250-350公斤,鲢、鳙之间的放养比例为3-5:1。
(4)一般上层鱼、中层鱼和底层鱼之间的比例以40%-45%:30%-35%:25%-30%为宜。 (5)采用“老口小规格、仔口大规格”的放养方式,可减少放养量,发挥鱼种的生产潜力缩短养殖周期,增加鱼产量。
(6)鲤、鲫、团头鲂的生产潜力很大,因放养规格间距较小,经微机统计分析表明,其净产量的增加,首先与放养尾数有关。故在出塘规格允许的情况下,可相应增加放养尾数。
(7)同样的放养量,混养种类多(包括同种不同规格)比混养种类少的类型,其系统弹性强,缓冲力大,互补作用好,稳产高产的把握性更大。
(8)放养密度应根据当地饵料、肥料供应情况、池塘条件、鱼种条件、水质条件、渔机配套、轮捕轮放情况和管理措施而定。
(9)为使鱼货均衡上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供年初放养和生长期轮捕轮放用,并适当提前轮捕季节和增加轮捕轮放次数,使池塘载鱼量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10)成鱼池套养鱼种是解决大规格鱼种的重要措施。套养鱼种的出塘规格应和其年初放养的规格相似,其数量应等于或稍大于年初该鱼种的放养量。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通常包括鱼种的放养量和每种鱼的放养量等两层意思。在池塘条件和其他饲养措施相似的情况下,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放养密度与鱼产量呈正相关,与出塘规格呈负相关。根据10多份资料统计结果指出:在每亩放养鱼种36.9-323公斤范围内,密度越大,鱼产量越高,而增重倍数却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密度加大、产量提高的物质基础是饵料;限制放养密度无限提高的因素是水质(包括溶氧是否充足、有机物质含量、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有:池塘条件,鱼种的种类和规格,饵料、肥料的供应,饲养管理措施,历年放养的经验数据等。
例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