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结构连系的方式有铰接联系和刚接联系两种。 在铰接连接中,连杆只承受轴力,且无轴向变形;在刚性连接中,连杆除承受轴力外,还 要承受剪力。 铰接联系中,为了简化计算,进一步将切开后连杆的集中力连续化为分布力,切开后, 对剪力墙可以视为底部固定的静定悬臂结构。刚性连接中,为了简化计算,可将连杆的轴 力 p Fi 和约束弯矩 M i 沿墙高连续化成 pF ( x 和 m(x 铰接体系计算简图:
p(x p(x Fij 铰接体系计算简图 连杆切开后受力状态 x x M p(x P(x F y H p(x P(x F x V y θ 0 0 连杆连续化后分布力 P(x F 总剪力墙计算简图 刚接体系计算简图: p(x p(x Vi PFi 刚接体系计算简图 连杆切开后受力状态 x p(x m(x 0 P(x Fi y 连杆连续化后结构受力 63.框-剪结构中总框架抗推刚度 CF 的定义?并写出它的表达式。 CF 产生单位层间变形角所需的推力,CF=h∑Dj 64.(判断)框-剪结构中的水平荷载是由框架、剪力墙共同承担的,所以剪力墙任何高度 承受的荷载 Pn 都小于外荷载 P(对或错)(√) 。 65.在框-剪结构计算体系中,总连梁和总框架连接端处理成什么节点?为什么? 铰接节点, 66.已知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 V w,CF,
abi /h、Vp 值,试写出 Vw、VF、m 的计算式。
67.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应满足什么要求?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围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 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 ②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③ 纵、横剪力墙宜组成 L 形、T 形和工字形等形式; ④力墙宜贯通建筑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⑤楼、电梯间等竖井和平面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68.什么是刚度特征值 λ?刚度特征值理想范围是多少?过大了表示什么? λ 是框架抗侧刚度与剪力墙刚度比值,刚度特征值理想范围是 1.1—2.2,过大表示结构 性能以框架为主,框架承担满载 69.对框-剪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对各层框架总剪力进行调整?如何调整?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刚度相对较大,框架部分计算所得的剪力一般都很小,在 地震作用下,剪力墙承受了大部分的水平地震作用,某些构件可能出现裂缝,刚度降低, 框架承担的水平地震作用
将有所增加。为保证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 力,需对框架承担的水平剪力予以适当的调整。抗震设计时,框剪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 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须符合: 当 Vf≥0.2V0 时,框架总剪力不要调整; 当 Vf<0.2V0 时,楼层剪力 Vf 须增加,其值可取 0.2V0 和 1.5Vf,max 中的较小值 式中 Vf——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 V0——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 层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底层结构对应于地震 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 Vf,max——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 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 的结构,应取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 最大值。 各层框架承担的总剪力按以上原则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 架柱和与之相连连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