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农”的传说和古代农业的地位。
2、把握古代农耕技术(特别是牛耕)的发展和意义。 3、掌握古代的赋税制度和作用。 4、把握古代滥征徭役带来的影响。
5、理解掌握土地兼并问题的原因、影响和井田制的特点。
6、掌握古代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和战国秦汉时期重要的水利工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外阅读,探究神农等远古传说反映的原始农业特征。 2、结合课本及相关材料,研究牛耕开始与普及的过程。 3、探究古代税收的种类和特点。
4、结合课本材料,探究古代秦、隋苦役百姓问题。 5、研究土地兼并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影响。 6、结合战国秦汉的史实,探究水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的道理。
2、体会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落后性。 3、认识古代中国税收的意义。
4、认识过度征发徭役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破坏。 5、体会古代统治阶级为什么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6、感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教学难点
1、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 2、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 3、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神农”的传说
1、“神农”传说的意义
(1)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据说,神农氏创制丁原始农具耒 ,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神农”的传说,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2、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
(1)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中国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在茫茫原始森林中,人们不得不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在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南方虽然自然条件良好,居民少有饥馑的危害,但是也没有多少剩余粮食,无法摆脱贫穷。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的采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据《战国策》高载,秦国“以牛田”,就是用牛耕种。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列国难以与之抗衡的实力。 3、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逐渐普遍
(1)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有所改进。
(2)东汉时,因使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所取代。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3)东汉时期,牛耕和铁铧犁在原先经济比较落后的淮河地区及一些边远地区也逐渐得到推广。农耕生产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4、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古代传统农业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在某些历史时期,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泰半之赋
1、农耕者的劳动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物质基础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事实上,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是农耕者的劳动。 2、农民沉重的赋税负担
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说,曾经有征收“泰半之赋”的时代。也就是说,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赋税的名目很多,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沉重的杂役
1、沉重的徭役负担
(1)农民除了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外,还承受着沉重的徭役负担。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劳动者的徭役,成为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这些工程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 2、秦隋王朝苦役百姓
(1)秦王朝修建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调用工役多至70万人。服役者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十会恶劣,朝廷的督责又非常严厉,因此劳役人员的死亡率很高。修筑长城的劳役人员中,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二。
(2)隋代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中,劳役人员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五十。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
3、过度征发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五、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2、土地兼并的影响
土地兼并使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3、土地兼并问题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