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7、看云识天气2刘礼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7、《看云视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峰峦” 1、知识与能力:○、“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崩塌”等词语。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

1学生能够划分段落,并概况段意。 2、方法与过程:○

2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

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尤其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情感与价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重点难点】

1、学生学会词语,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讲述: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教师板书课题:《看云识天气》.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教师板书要点:

(1)朗读课文,会写字词。

(2)划分段落,概况大意。

2、教师讲述:明确了学习目标,希望同学们认真自学。 三、朗读课文

(一)教师讲述: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

适中。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及时举手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其他同学及时纠正,教师及时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重点词:“峰峦(luán)”、“一霎(shà)间”、“预兆(zhào)”、“轻盈(yíng)”、“弥

(mí)漫”、“崩(bēng)塌(tā)”)

(三)学生朗读黑板上板书的字 。 (四)学生男女生比读。 四、划分段落

(一)教师讲述:同学们通过自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

文一边划分段落,并概括各部分大意。要求语言简洁,准确。 (二)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教师巡视。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明确。 1、第一部分:

1○2段对吗?为什么? (1)教师提问:第一部分怎么分?为第○

1段,总领全文。 (2)学生答(○)

(3)教师提问:第一部分大意是什么? (4)学生答(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

2-○6段) 2、第二部分(○:

(1)教师提问:认为第二部分分得正确的同学举手?为什么? (2)学生回答(第二部分详细介绍。)

2段与后面的○5-○6段有什么关系? (3)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

(4)学生答(总领第二部分)

(5)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大意。

(6)学生答(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光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3、第三部分:

(1)教师提问:第三部分怎么分?为什么? (2)学生回答(总领全文) (3)教师提问:大意是什么?

(4)学生回答(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四)1、教师提问:这三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学生回答(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五、作业:《成长资源》44页“预习引导”1、2。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板书要点:1、理解内容,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说明方法。) 三、学习课文:

(一)教师讲述: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认真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三)师生互相讨论:

1、教师提问: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学生回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

往往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教师提问:打比方是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在课文

中找出这样的说明方法,并体味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5、师生交流。

(学生找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打比方的作用:显得生动活泼,很

有趣味。)

6、教师讲述其他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诠释、引用、下定义、摹状貌。 四、小结 五、作业:《成长资源》44、45页3、45、“课内阅读”。

17、看云识天气2刘礼奎

17、《看云视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峰峦”1、知识与能力:○、“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崩塌”等词语。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1学生能够划分段落,并概况段意。2、方法与过程:○2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味语言准确生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ztu16nef79c964hjsm5kaxd91bpl00kr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