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性即是美善守真,即是智慧初心。“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我尽性而开,你尽情而赏。 每一种新疾病,都会倒下一大批患者,也会成就一小批杰出的医者和医药。而最好的医生总是语重心长:不治已病,治未病。最好的老师总是乐意看到: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最厉害的兵家总是老成谋国:止戈为武,不战而屈人之兵。胸怀的高远和视角的多维转换,带来职业的超脱和智慧的超越。有了高远,才能突破职业的窠臼,获得新的思想维度。有了职业超脱感,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无畏生死,勇于逆行,静待岁月花开和答案揭晓。
真正的大医、巨匠,不觉得自己伟大,也不想伟大。近期在镜头中看到钟南山院士时,每次他的神色都是那么忧心忡忡,没有一点得志得意之色,也没有一丝万众瞩目下的明星感。世界上类似新冠这样的大疫,肯定会促成一批伟大的医生和新药诞生。但是,你选择让世界永无此机会?还是盼望借此机会成就自己的医术登上作为一个医生的巅峰?智者渴望新挑战,仁者守真抱朴,你选择作智者还是作仁者? 看看中国同仁堂的楹联:但得世人皆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听听世界普得策新闻获奖作品的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如果世界宁静祥和,亲友在温暖的阳光中嬉戏,人人富足礼让,怎会需要、怎会产生“人咬狗”之类的新闻呢?
彭博的真诚感恩,是他健康人格的外现;医生的推辞谦让,是伟大的职业自觉。疾病与医药、人口与粮食,从来都是相生相克、你追我赶的矛盾,医药与粮食,永远是追随在疾病和人口后面的被动者,只有新的平衡,没有一劳永逸的尽头。任何单向视角,都难以达成动态平衡。如果换一种视角,有效控制疾病与人口,矛盾亦能平衡。病,来之则担当;去之不挂于心。而伟大的医德,则须化作彭博未来作用于社会、反哺于社会的职业内驱力:像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那样做人、助人,即可。
反之,固执地认为所见即真相,所触即实相,所想即完美,结果大多会抱残守缺,自欺欺人。佛经寓言《盲人摸象》说:有四个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就用手摸。摸到大象牙齿者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摸到大象耳朵者说:“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摸到大象腿者说:“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摸到大象尾巴者嘟嚷:“大象哪有那么大 !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他们都认定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杏花痛苦凋零时,却是一年春好处,亦是万众赏春时。天无泪奔地便晴,人无病痛何需医?“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大医不在乎墙上锦旗,不在意标性扬名,视为病人续命为本份。园丁郭橐橐亦如是。天无泪奔地便晴,花开花落两由之。观物如观己,推己能及人。以至诚、至真之心,待万物与职业。 成功之道、做人立业之道,岂有他哉?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题目关注社会热点,由战疫中的一个镜头引出“不同视角看人生”话题;话题内涵丰
- 21 -
富,有“我是谁”哲学命题成份,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多元化视角”思维能考查考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作文关键能力;考题切中了中学生核心素养“社会参与、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内容,引导考生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进行深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立德树人”考查目的。 材料内容有三段。解读①段:引子。彭博的话是关键信息。医生以平凡的工作职责来完成治病救人的工作使命,病人向医生再三鞠躬致谢表达救命之恩。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平凡就是我眼中的伟大。”解读②段:引申。由具体的事件引申到一个“二元视角”,阐述正反两种内涵。正:自我视角平凡,做该做的事;他人视角看“你”很伟大,并点赞; 反:自我视角伟大,却做了不该做的事,他人视角看“你”很差劲,给差评。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平凡之人做该做的事,因平凡而伟大;那些自视过高之人,做不该做的事,往往难逃追责和差评。”拓展开来即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很普通;但是普通的人珍视自己的存在,发掘自身的潜能,或善待平凡的职业,乃至怀有高远的追求,也能成就非凡,演绎精彩。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许多伟人或名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普通,姿态很低,所以接地气,得民心,正是因为这份回归“普通”、自认“平凡”的心,让他们更显伟大。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伟大的人,无论是自我视角还是他人视角,都要恪守一个准则: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有一种尽己所能的责任担当,有一种虚己待人的谦卑自持,这样才能平凡中见伟大,伟大中寓平凡。不论是哪种视角,我们都应该坚守我们的职责操守,为人做事有底线,我们每个人对这样的人都抱有崇敬之心,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参考立意:
1、感谢你的平凡,成就人间的不凡; 2、做好本分事,已是不凡人; 3、平凡中成就伟大; 4、心怀责任与担当。
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
- 22 -
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