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 1 适用围

本规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 临床指标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 . .

2.1.2 病理指标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 病原学指标

2.1.3.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3.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结果判定 2.2.1 疑似结果

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 确诊

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报告。

3.2 当地动物疫控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判

. . .

定为疑似疫情。

3.3 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或国家指定实验室。

3.4 确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个小时将情况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控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3.5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按规定公布疫情。 4 疫情处置 4.1 疑似疫情的处置

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生猪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死猪、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对发病猪和同群猪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4.2 确认疫情的处置

4.2.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养殖圈舍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

. . .

发现疫情,以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疫区:指疫点边缘向外延3公里围的区域。根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状况、疫点周边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划定。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4.2.2 封锁疫区

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当地县级以上申请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施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关闭生猪交易市场,禁止生猪及其产品运出疫区。必要时,经省级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4.2.3 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扑杀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4.2.4 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 . .

4.2.2.5 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4.2.2.6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各级动物疫控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农业部指定的实验室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5.1.5 监测结果处理

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至国家动物疫控。 5.2 免疫

5.2.1 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方案见《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

5.2.2 养殖场/户必须按规定建立完整免疫档案,包括免疫登记表、免疫证、畜禽标识等。

5.2.3 各级动物疫控定期对免疫猪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群体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及时加强免疫。

. .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yj86mi7i8mpoj7ocb09o8y29wtcx00z0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