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当代视线的第一篇《细菌的启示》,是一篇围绕“细菌”而展开的分析、议论及启示,是郑也夫在“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的一篇精彩的演讲稿。他通过对细菌的介绍和说明,把自己睿智、执着、从容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了,他振奋听众精神意志、同心协力共抗“非典”危机的鉴定意志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理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了解细菌的特征以及与人的启示。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危机、克服危机的精神品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2003年春天的SARS,带给每个中国人的不仅仅是恐慌。那段日子里,人们谈“菌”色变。你觉得细菌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审视SARS、细菌,看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引导学生交流读到的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住细菌的性质和特征;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即可。)
2、帮助明确明确:这篇演讲稿作者主要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告诉我们细菌并不可怕。
三、思路透析
(一)“认识细菌”部分
1、学生阅读本部分,了解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2、交流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生物界元老 无所不在 发挥重要作用 不可毁灭性 寄生
(二)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部分 1.朗读本部分,思考细菌对人类有哪些挑战? 2.交流见解 3.点析重点句段
(“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开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
“在“非典”期间……谢谢大家“可归纳为,作者演讲的目的。) 4.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细菌,认识了细菌,并牢记——细菌并不可怕。
四、布置作业: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说出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1. 学生小组交流 2.班内交流,帮助点析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二、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找出句子来分析,师生共同交流
1.作者在演讲中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比喻。 2.文中大量设问句的运用。
3.作者通过许多生动而新鲜的例子来引起鸣众和读者的兴趣。 4.文中很多处运用数据来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
(1)文章第一段,从时间上讲,细菌存在的历史最古老,但是作者不说“古老”,而说细菌是地球上的“元老”。“元老”这个字眼,本来是指人类政治、社会集团中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强者。这和细菌有根本的不同,但是,用了这个词语,特别强调其年代久远,不可小觑,带有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
(2)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小结:尽可能让抽象的科学道理和日常感觉缩短距离,是科普文章基本手法之一。
(3)通常,我们把“杀菌”、“灭菌”等等,经常挂在口头上。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说,消灭细菌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事实上:其实人类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彻底消灭细菌,人类也没有能力办到。
把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道理放在直接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从心理学来说,这是引起好奇、关注的手法。从文章的写作方法来说,就是从感性经验提出理性问题的方法。
(4)严格来说,人类并不需要消灭全部细菌,因为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有害的”和“有益的”,有了这二者,论点就比较严密了。这里有一个形成论点的技巧,当你发现初始的论点不够准确,涵盖面过分宽的时候,就用得着这种方法,就是把论点加以限制。在前面加上限定的词语:不是要消灭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全部细菌,而是一部分,“有害的”一部分。
(5)“抗生素”的事例。
这个例证,举得很有智慧。本来论据的任务,就是对前面的论点加以说明。但是,这个论据却不但是说明,而且把论点发展了。这个材料,是一个历史经验的总结:二十世纪初,抗生素代的到来,给人类造成了错觉,以为人类对细菌的斗争已经大获全胜。但是,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
这个历史经验的材料好处是,不但说明了前面的论点,而且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把更深刻的科学原理的一系列因果揭示出来了:1,由于细菌产生了抗体;2,抗体的产生是由于细菌基因复制总是有变化;3,复制的速度又是很快的,而人类繁殖却很缓慢。
小结:强调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感觉的不同。 三、品味本文精彩的句或词
学生精读课文,并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词语找出来,分组讨论并交流,最后说说这些语句或词语的精妙之处。
这个环节较为灵活,只要注意(1)学生言之有理(2)教师不要轻易给学生泼冷水
四、小结
1、引导学生谈收获及学习本文后自己的启示 2、引导归结
(1)科学就是对常识的颠覆,对常识的批判,就是对人的启蒙。这样的文章,可贵在于,首先,把读者从进化为高的成见或迷信中解放出来;其次,以形象的语言,对话性的交流,作雄辩的表述,让读者享受到一种演讲术的交流感、现场感。
(2)这篇演讲让我们认识了“细菌”,也明白了”细菌与人类进步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也就自己的一些感悟写一篇作文来演讲,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定。
五、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明晰: 通过对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六、拓展交流
当有如“非典”之类的灾害,你会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告诉同伴吧!
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