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 Z 个)

原子核

中子( N个)

核外电子( Z 个)

注意: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1. 原子数 ZA X

原子序数 dengyu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

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对应表示符号: K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对于原子 来说 )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 ..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二 N

O

三 P

四 Q

五 六 七

L M

核外电子层数

第一周期

1 2 3 4 5 6

2 8 8 18 18 32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元素种类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短周期

周期

( 7 个横行) ( 7 个周期)

长周期

元 素 周

第六周期

期 表 第七周期 7

主族:Ⅰ A~Ⅶ A共 7 个主族

( 18 个纵行)

副族:Ⅲ B~Ⅶ B、Ⅰ B~Ⅱ B,共 7 个副族 第Ⅷ族 :三个纵行,位于Ⅶ B 和Ⅰ B 之间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

( 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

精品文档

第三周期元素

11

Na

Mg

12

13

Al Si

14

15

P S

16

17

Cl

Ar

18

(1) 电子排布 (2) 原子半径 (3) 主要化合价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2

— —

+ 1

+3

+ 4 +5

+ 6

+ 7 - 1

- 4-3- 2

—— PH

3

(4) 金属性、 非金属性 (5) 单质与水或酸置 换难易

(6) 氢化物的化学式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热水与 酸快

——

与酸反 应慢

— —

冷水 剧烈

SiH

4

H S

2

HCl

— — — —

(7) 与 H2 化合的难易 (8) 氢化物的稳定性 (9) 最高价 化学式 最 高

价 氧

—— —— MgO

由难到 易 稳定性 增强

SiO2

P2O5

氧化物的

Na2O

Al 2O3

SO3

Cl 2O7

(10) 化学式

NaOH

Mg(OH)

2

Al(OH) 3

H2SiO3

H3 PO4

H2SO4

HClO4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方)

(11) 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中强

强酸

很强

氧化物

的酸

(12) 变 化 规 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 A 族碱金属元素 : Li Na K Rb Cs

Fr( Fr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

第Ⅶ A 族卤族元素: F Cl Br I At (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 1)金属性强(弱)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 (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 (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Fe+CuSO4= FeSO4+ Cu。

(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2NaCl+ Br 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 Na> Mg> 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 NaOH> Mg(OH)2> Al(OH) 3

非金属性: Si <P< S< Cl( tips :可以画元素

;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2NaBr+ Cl 2

周期表来判断)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 SiH 4< PH3< H2S< HCl

酸性 ( 含氧酸 ) :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 Li <Na< K<Rb< 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 LiOH< NaOH< KOH< RbOH<CsOH

非金属性: F>Cl > Br >(I 卤族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 HF>HCl> HBr> HI

(Ⅲ)

金属性: Li < Na< K< Rb<Cs

(同金属性)还原性 ( 失电子能力 ) : Li < Na< K <Rb< Cs

非金属性: F> Cl >Br > I 氧化性(注意是元素的单质)

> Cl 2> Br 2> I 2

: F2

氧化性 ( 得电子能力 ) : Li > Na > K > Rb >

.

++++还原性: F < Cl < Br < I ----

精品文档

Cs- 注:其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与金属性的顺序相反

酸性 ( 无氧酸 ) :HF< HCl< HBr< HI 注:非金属元素的离子的还原性和

其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反

其酸性(注意是无氧酸 像氰化物)

的排列顺序同其离子的还原性排列顺 序

比较粒子 ( 包括原子、离子 ) 半径的方法 ( “三看” ) :

( 1)先比较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因为电子层数是半径的主导因素) ( 2)电子层数相同时(同一周期) ,再比较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期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 期元素 共同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7

周期,

3是短周期, 3

是长周期。其中第

7周 长周

Ⅰ A- ⅦA 是主族元素,主族和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0 族由短周期元素、

ⅠB( bi ) - Ⅶ B

= 电子层数

是副族元素, 副族元素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

=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

原子

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 径逐渐增大 。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虽然核电荷数的递增有影响,但

减弱

是影响不如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来的大)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

4. 对于元素周期表, 从左到右、 从下到上,指向整张表的最右上角,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趋 势都是逐渐增大的, 右上角的 F 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高的元素 括在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讨论中。所以

(稀有气体所在的

0 族不被包

0 族不应用于这个规律)

从右到左, 从上到下,指向整张表的最左下角,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左下角的 Fr 元素金属性最大(?)

5、位 - 构 - 性: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

的性质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推测元素的结构, 预测 元素的性质 。

.

精品文档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 优良的 ** 题型 1. 推断题 截取片段

涉及到判断电子数的问题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

材料,在 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

材料。

物质。例如,在 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 附近寻找 半导体

建议考前去找例题来看大体思路不变,就是记得从上到下(第一周期开始到第六周期)是 288161632 然后根据相应的去推算相邻格子的原子序数行的元素种类数)

以及原子核的电子层分布图

要掌握熟悉

建议是考前在草稿纸上画出整张表来判断和回忆性质

.

(特别注意在相隔的周期的不要算错每

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精品文档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中子(N个)核外电子(Z个)注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wy46czls7f1wl0k4bu3bj0w6iihw013j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