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气门开启过迟 B、点火时间过迟 C、化油器调整不良 D、气门漏气 104、用真空表检验汽油发动机工作状况,当怠速运转时,真空表指针在46.7—53.3Kpa之间且相当稳定则表明(点火时间过迟 ) A、气门开启过迟 B、点火时间过迟 C、化油器调整不良 D、气门漏气 105、用真空表检验汽油发动机工作状况,消声器堵塞故障的特征是真空表指针起初指示较高,然后跌落到零,接着又回到(、53.3Kpa ) A、70Kpa B、40Kpa C、30Kpa D、53.3Kpa 106、采用制动距离检验行车制动性能,要求对于座位数不大于九的载客汽车,在规定道路上空载,在50KM/h的初始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制动距离应不大于( 19m )。 A、9m B、10m C、19m D、20m 107、采用制动距离检验行车制动性能,要求对于总质量大于4.5t的汽车、汽车列车及无轨电车,在规定道路上空载,在30KM/h的初始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制动距离应不大于( 9m ) A、9m B、10m C、19m D、20m 108、检验机动车行车制动性能或应急制动性能时,在规定的初始速度下及规定路面条件下空载急踩制动时,检查制动距离的方法是(制动性能路试法 ) A、制动性能路试法 B、刹车法 C、试验法 D、测试法 109、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检测行车制动性能,要求对于总质量不大于4.5t的载货汽车,在规定道路上满载,在50KM/h的初始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应不小于( ) A、5.0m/s B、5.4m/s C、5.9m/s D、6.2m/s 110、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检测行车制动性能,要求对于总质量不大于4.5t的汽车,汽车列车及无轨电车,在规定道路上空载,在30KM/h的初始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应不小于(5.4m/s ) A、5.0m/s B、5.4m/s C、5.9m/s D、6.2m/s 111、对于座位数不大于九的载客汽车,在规定道路上空载,在50Km/h的初始速度下,急踩制动时,测量车辆平均减速的是否符合规定的方法是(制动减速法 ) A、制动减速法 B、制动距离法 C、制动时间法 D、制动加速度法 112、采用制动检验行车制动性能,要求汽车制动力达到平衡,即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之差与该轴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之比对于前轴不得大于(20% ),对于后轴不得大于24% A、20% B、24% C、28% D、32% 113、采用制动检验行车制动性能,要求进行制动力检测是汽车各轮的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负荷的( 5% ) A、5% B、 10% C、15% D、20% 114、采用制动检验行车制动性能,要求汽车单车制动协调时间应不大于0.6s,汽车列车的制动协调时间应不大于(0.8s ) A、0.2s B、0.3s C、0.6s D、0.8s 115、对于座位数不大于九的载客汽车,检验其驻车制动性能时,对于操纵驻车制动装置。施加于手操纵装置上的手操纵力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应不大于600N。 A、300N B、400N C、500N D、700N 116 对于座位数不大于九的载客汽车,检验其驻车制动性能时,对于操纵驻车制动装置。施加于脚操纵装置上的脚操纵力应不大于(500N ),其他车辆应不大于700N。 A、300N B、400N C、500N D、600N 117、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汽车驻车制动性能,要求汽车空载,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质量)的20%。 A、载重 B、自重 C、整车质量 D、总重 118、对于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的机动车,其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或向右转角均不得大于(10° )。 A、10° B、15° C、20° D、30° 119、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检验方法规定,检验时车辆沿台板上的指示线以( 3 ~5km/h )的车速平稳前行,转向轮通过台板时,测取横向侧滑量,在行进过程中,不得转动转向盘。 A、3 ~5km/h B、 6~8km/h C、10 ~20km/h D、13 ~15km/h 120、汽车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检验方法是检验时应将车辆对正侧滑试验台,使转向盘处于正中位置,并以一定速度(匀速 )通过台板时测取横向侧滑量。 A、加速 B、减速 C、匀速 D、变速 121、机动车在平坦、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道路上行驶,以10km/h的速度在5s内沿螺旋从直线行驶过度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施加于
转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不得大于(245N )。 132、转向机动性表示汽车在最小面积范围内活 A、245N B、345N C、445N D、545N 动的能力,通常用最小转弯直径、通道宽度、(内122、汽车转向操纵轻便性检验主要是控制机动轮差 )三个主要指标来表征。 车辆以一定车速(固定半径圆周 )行驶时,A、转向轮夹角 B、内轮差 C、转向速度 其施加于转向盘外缘的圆周力不得大于规定值。 D、转向半径
A、保持直线 B、急转弯 C、直角倒车 133、汽车传动轴检验标准要求,轿车传动轴花D、固定半径圆周 键与滑动叉和突缘键槽的侧隙应不大于123、机动车转向桥轴荷质量大于4000kg时,必(0.25mm),其他车型应不大于0.30mm. 需采用(转向助力 ) A、0.10mm B、0.15mm C、0.20mm D、A、电动助力 B、液压助力 C、转向助力 0.25mm D、电、液综合助力 124、是汽车在给定半周上作(匀速 )运动,然后放松转向盘汽车在转向轮回化的坐标图,借此来检验汽车转向轮的稳定效应。 A、匀速B、加速C、减速D、滑行 125、汽车前轮定位角动态检验是指汽车以一定速度稳定行驶时,用仪器测定车轮定位角所产生(侧向力 )所引起的侧滑量。 A、角位移 B、后倾力 C、外倾力 D、侧向力 126、用侧滑仪检验汽车转向轮(横向 )侧滑量时,侧滑量值以不大于5M/km为合格,A、纵向 B、横向 C、侧向 D、斜向 127、采用定方向盘转角加速行驶检验汽车转向稳定性时,若汽车加速行驶后的转向半径(越来越大 ),那么表明该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A、越来越小 B、保持不变 C、越来越大 D、变化微小 128采用定方向盘转角加速行驶检验汽车转向稳定性时,若汽车加速行驶后的转向半径(越来越小 ),那么表明该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A、越来越小 B、保持不变 C、越来越大 D、变化微小 129、汽车(过多转向 )过大,可使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下降。 A、过量转向 B、中性转向 C、不足转向 D、过多转向 130、《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97)规定,当汽车转弯直径为24m时,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差(以两内轮轨迹中心线计)不得大于( 3.5m ) A、1.5m B、3.5m C、5.5m D、7.5m 131、机动车应设置转向限位装置,检验调整时应根据其车型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货运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一般为(5.7-12m ) A、3.7-12m B、5.7-12m C、7.7-12m D、9.7-12m 134、汽车传动轴检验标准要求,传动轴装上万向节后,应进行动平衡试验,对于轿车其任一端的动不平衡量应不大于(10g.cm )。 A、10g.cm B、30g.cm C、50g.cm D、100g.cm 135、检验汽车变速装置,要求换挡时齿轮啮合灵便,互锁和自锁装置有效,且不得有( 乱挡 )和自行跳挡现象。 A乱挡 B窜挡 C掉挡 D挂挡不入 136、在检验汽车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要求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6-0.8)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右偏均不得超过(100mm )。 A 10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137、在检验或调整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单光束灯时,要求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在屏幕上光束中心高度应为(0.85-0.9)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左偏≤100mm, 右偏≤170mm ),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得大于170mm。 A 左偏≤100mm,右偏≤100mm B 左偏≤170mm,右偏≤170mm C 左偏≤100mm, 右偏≤170mm D 左偏≤170mm,右偏≤100mm 138、对汽车前照灯的要求是:远光应平直地射出,能照明车前(100m )内的道路。 A 200m B 150m C 100m D 50m 139、检验汽车的前后转向信号灯、危险报警闪光灯及制动信号灯,标准要求白天距(100m )可见,侧转向信号灯白天距30m可见。 A 30m B 50m C 80m D 100m
140、汽车信号装置检验标准要求,危险报警闪光灯和转向信号灯的闪光频率应为1.5Hz±
0.5Hz,且启动时间应不大于(1.5s )。
A 1.5s B 3s C 5s D 8s
141、汽车牌照灯一般都采用功率为(5-10W )的灯泡进行照明。
A 20W B 10-15W C 5-10W D 25W
142、大修前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鉴定时,应充分了解汽车已行驶里程、使用与维护情况,其技术状况变坏的主要特征以及(燃料和润滑油消耗量 )等,以便准确地确定技术状况和安排维修计划。
A CO和HC废气排放量 B 冷却液温度及其消耗量
C 燃料和润滑油消耗量 D 滑行距离和传动效率
143、大修前对发动机运转情况进行技术鉴定时,应查听有无异响,各工况转速是否平稳,(排气 )是否有异常,机油压力和冷却液温度是否正常。
A 进气 B 压缩 C 点火 D排气
144、发动机汽缸圆度或圆柱度的磨损量是否超差是鉴定(技术状况 )的主要标志。
A 性能 B 质量 C 技术状况 D 动力性
145、对于发动机标定功率与汽车自重之比大于20-25hp/t且带限速器的大修竣工汽车,以直接挡空载行驶,从初速度20km/h加速到40km/h的加速时间应不大于( 20s)。
A 35s B 30s C 25s D 20s
146、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时,转向机构应操纵轻便,行驶中无(跑偏、摆头 )现象,前轮定位、最大转向角及最小转弯半径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A 跑偏、侧滑 B 摆头、侧滑 C 调头、侧滑 D 跑偏、摆头
147、大修竣工出厂带限速装置的汽车,每百千米燃油消耗量应不高于原设计规定值的85%,汽车走合期满后应拆除(限速 )装置。
A 加速 B 加浓 C 限速 D 保护片
148、承修单位应对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和最低燃料消耗进行测试,并按主管部门或送修单位的要求对(最大功率和负荷特性 )进行抽样测试。 A 最大转速和速度特性 B 最大功率和负荷特性
C 最大功率和速度特性 D 最大扭矩和牵引特性
149、发动机大修竣工验收标准要求,应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达到75-85°C时,测量汽缸压缩压力,汽油发动机各缸压缩压力差应不超过各缸平均压力的(8% )
A 4% B 6% C 8% D 10% 150、发动机大修竣工验收标准要求,应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达到75-85°C时,测量汽缸压缩压力,柴油发动机各缸压缩压力差应不超过各缸平均压力的(10%。
A 4% B 6% C 8% D 10% 151、在保证发动机各工况都能良好润滑的条件下,选用(黏度较小 )的润滑油,可以降低损耗,节约燃油。
A凝点较高 B 凝点较低 C 黏度较大 D 黏度较小
152、汽车燃油超耗主要受汽车的技术状况、运行条件、驾驶水平和运输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驾驶水平与车辆技术状况 )是与驾驶员机能密切相关的基本因素。
A 驾驶水平与运行条件 B 驾驶水平与运输组织管理
C 驾驶水平与车辆技术状况 D 运行条件与车辆技术状况
153、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维护好车辆(技术状况 ),是减少燃油超耗的有效措施。 A性能 B质量 C技术状况 D运输组织管理
154、发动机活塞环(侧隙过大。背隙过大 ),会引起泵油现象,使发动机串机油,机油消耗增加。
A侧隙过大。背隙过大 B开口间隙过小 C侧隙过小,背隙过小 D开口间隙过大
155、合理延长机油换油周期是节约机油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采取(在换油时旧油未放尽 )的方法不利于节约机油。
A定期检测,按质换油 B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 C保持发动机温度正常 D在换油时旧油未放尽
156、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是防止润滑油渗漏消耗的有效装置之一,其符号是(PCV ) A、EGR B、ABS C、PCV D、SRS 157、零件摩擦表面因夹杂有硬质固体,致使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出现塑性变形、划痕或沟槽,这种现象称为(磨料 )磨损。
A疲劳 B磨料 C黏着 D腐蚀
158、汽车载重量增加会使各总成的工作负荷增加,发动机单位行驶里程的转速(相应增加 ),
磨损量增大。 A相应减小 B相应增加 C保持不变 D变化不大 159、发动机启动频繁或经常(低温 )运行是造成发动机早期磨损的原因之一。 A高温 B低温 C 怠速 D中速 160、轮胎在使用中容易损坏,主要是(胎冠磨损 ),帘线层之间脱层、帘线松散或断裂以及由此引起的胎体破裂。 A胎冠磨损 B胎冠老化 C胎侧磨损 D胎缘折皱 161、造成转向轮轮胎外侧偏磨的主要原因是(外倾角过大 ) A外倾角过大 B前束过小 C外倾角过小 D负外倾角 162、汽车前轮定位失准可造成(前轮 )异常磨损。 A前轮 B轮胎 C后轮 D外轮 163、变速器啮合齿轮的啮合侧隙应为(0.15-0.50mm ) A、0.04-0.10mm B、0.15-0.50mm C、0.35-0.75mm D、0.55-0.95mm 164、 变速器输入轴的轴向间隙不大于0.15mm,其他各轴的轴向间隙应不大于( 0.30mm ),超过时,可通过调整轴承盖下垫片的厚度来实现。 A0.15mm B0.30mm C0.45mm D0.60mm 165、变速器齿轮花键孔的键宽磨损超过(0.25mm ),必须更换新齿轮。 A0.10mm B0.20mm C0.30mm D0.25mm 166、汽车主减速器经调整后,圆锥主、被动齿轮的啮合痕迹应沿齿宽方向接触,正确的啮合印痕长度应为齿宽的(C50%-65% ),位置控制在齿面中部偏小端并低于齿顶边缘0.8-1.6mm A20%-35% B35%-50% C50%-65% D65%-80% 167、汽车主减速器主、从动圆锥齿轮啮合间隙的调整是通过改变主、从动圆锥齿轮的轴向位置来实现的,两齿轮(靠近 ),则啮合间隙减少,反之啮合间隙增大。 A靠近 B远离 C转动 D啮合 168、调整汽车主减速器主、被动齿轮啮合间隙时,在满足(啮合印痕 )的条件下,应适当调大齿侧间隙。 A间隙 B啮合印痕 C不发响 D不发卡 169、汽车方向机滚轮与轴承的径向间隙应不大于( 0.20mm ) A0.10mm B0.20mm C0.30mm D0.40mm 170、汽车方向机摇臂轴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应为(0.03-0.07mm )
A0.03-0.07mm B0.08-0.10mm C0.12-0.15mm D0.15-0.20mm 171、在摇臂轴的外端装上转向摇臂后。(摇臂下端 )的自由摆动量应不大于0.20-0.30mm
A摇臂下端 B摇臂上端 C摇臂轴 D摇臂中部 172、丰田公司TCSS系统用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分电器内,该传感器分为上下两部
分,分别产生G信号和Ne信号,其中Ne信号是检测(曲轴转角及发动机转速 )的信号 A气缸区分及活塞上止点位置 B气缸区分及活塞下止点位置
C曲轴转角及发动机转速 D曲轴转角及曲轴位置 173、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外信号轮每旋转一周产生18个脉冲信号,一个脉冲周期相当于
曲轴旋转( 20° )转角的时间,微机再将一个脉冲周期均分,即可求得曲轴旋转1度所对应的时间,微机则用这一信号控制点火时刻。
A10° B20° C30D° D40° 174、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分电器内,其信号盘安装在(分电器 )轴上。 A分火头 B分电器 C凸轮 D曲轴 175、发动机运转时,电控装置(ECU)不断接收
氧传感器输出的废气中氧含量的电信号,经计算、判断出接收信号为(低点位 )信号时,则发出延长喷油时间控制指令,使喷油量逐渐增加,从而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空燃比趋近理论空
燃比。 A负电位 B正电位 C低点位 D高电位 176、汽车匀速行驶时,电喷发动机在中等负荷下匀速运转,电控装置对混合气空燃比的控制是
(闭环控制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自适应控制 D学习控制 177、电控发动机怠速目标转速是由电控装置根据接收的节气门全关信号和(车速 )信号,判断发动机怠速状况,然后根据负荷状况信号,参
照存储器存储参数来确定相应的目标转速。 A发动机转速 B车速 C阻风门全开 D阻风门全关 178、发动机在中、高速运转时,检测电控装置
氧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子的电压应处于(0-1V ),呈跳跃状态。否则表明氧传感器损坏,或电控装置有故障,或电束有故障。
A、0.1-0.3V B、0.8-1.0V C、0-1V D、0-12V
179、拔下电控喷油器电插头,在点火开关接通的状态下,检测其端电压,其中一条线路应为12V,另一条应为0V.测量结果若与规定不符,则说明喷油器(电控系统异常 )。 A电控系统正常 B电控系统异常 C电磁线圈正常 D电磁线圈异常 180、电控喷油器电磁线圈故障可用检测电阻值的方法判断,电阻值无穷大表明电磁线圈(断路 ) A断路 B短路 C老化 D正常 181、在共轨式柴油电控喷射系统中,高压泵至喷油器之间的燃油容积起到一个( 蓄压器 )的功能。 A调速器 B调压器 C蓄压器 D连接器 182、将柴油发动机VE型分配式喷油泵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 )控制方式由机械式改为电子式。就是柴油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喷油技术。 A喷油量和喷油压力 B喷油量和喷油时间 C喷油提前角 D喷油间隔角 183、将柴油发动机VE型分配式喷油泵油量控制由机械式调速器改为( )控制,就是柴油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喷油技术。 A电子装置 B自动装置 C调速杆 D液压装置 184、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发动机启动时的基本喷油量是由(加速踏板和转速 )信号来决定的。 A加速踏板和转速 B冷却水温度传感器 C进气温度传感器 D进气压力传感器 185、电控柴油喷射发动机启动喷油量可分为基本喷油量和启动补偿喷油量两部分,其中启动补偿喷油量大小取决于( 冷却水温度 )传感器输出到电控装置的电压信号。 A冷却水温度 B进气温度 C进气压力 D加速踏板位置 186、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功能中,最主要的是喷油量的控制和(喷油定时 )的控制。 A喷油定时 B怠速转速 C喷油均匀性 D扩展功能 187、桑塔纳2000JV型发动机用DQ171一次绕组的电阻值应为(0.52-0.76Ω ),二次绕组的电阻值应为2400-3500Ω A0.52-0.76Ω B0.97-1.18Ω C2-5Ω D3-8Ω 188、检查非微机控制电子点火控制系统离心提前装置时,固定螺旋齿轮,(向右旋转 )分火头,松手后,应返回。 A向左旋转 B向右旋转 C分火头 D向下按压 189、检查电喷发动机电子系统故障时,应将(喷油器
)线插头全部拔下。 A中心高压线 B分缸线 C分头线 D喷油器 190、汽车采用液力传动变速能自动适应行驶阻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级变速,有利于
提高汽车的( )。 A平顺性和行驶速度 B稳定性和行驶速度 C动力性和平均速度 D通过性和最高车速
191、自动变速器液压传动的速度、扭矩、功率均可无级调节,能迅速地( ),调速范围宽,动作快。 A升压和降压 B换向和变速 C控制压力和流量 D调整和维护
192、汽车采用液力传动自动变速装置,能吸收和衰减( ),使起步更加平稳,乘坐更加舒适。 A启动冲击 B噪音 C颠簸 D振动 193、计算机控制的(带超速的全锁止式 )变速器,可以从一档速度到最高速度,整个速度范
围内部实行锁止操作。 A带超速的全锁止式 B带超速的半锁止式 C带超速的无锁止式 D带中速的全锁止式 194、汽车液力传动的工作介质是液体,能使传
动系承受的载重荷(减轻 ),因而提高了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
A减轻 B加大 C不变 D随机变化 195、在原来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 超速 )档,会使发动机工作高效率内。 A低速 B中速 C高速 D超速 196、当发动机带动液力偶合器的泵轮旋转时,
泵轮内部的工作液从叶片的(内缘向外缘 )流动。 A前方向后 B外缘向内缘 C后方向前 D内缘向外缘
197、偶合器的泵轮对工作液做功时,工作液从泵论叶片内缘向外缘流动的过程中,其圆周速度和动能将(逐渐增大 ) A逐渐降低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随机变化
198、液力偶合器与液力变矩器的不同时因为没有(导轮 ) A泵轮 B泵轮和导轮 C涡轮 D导轮 199、变矩器之所以能够变矩,关键在于比偶合器多了一个固定不转动的(导轮 )机构
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