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处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处方

一、

心理指导: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一情欲的抑制和亢进都会引起对大脑皮

层产生不良的刺激。对消化系疾病来说也是这样,最常见的因素是抑郁、焦虑等,如:心理波动可引起影响胃的生理功能;焦虑、忧伤引起消化性溃疡;生气引起腹泻等。它与消化系疾病互为因果,即心理因素可引起消化系疾病,消化系疾病可引起心理障碍性疾病。据报道消化科门诊中约有50~80%病人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治愈后其相应疾病也不难治愈。可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多么重要,它是身体健康的基本因素。

二、饮食指导:俗话说病从口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预防消化系传染病(甲型、乙型肝炎、食物中毒等)及其它消化病,也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比如在卫生差或消毒不正规的餐馆易患肝炎等传染病;吃了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的食物。如食隔夜蔬菜;长期饮用地面水易引起胃癌、食管癌等;食入工业色素及含有黄曲霉菌霉变的玉米、黄豆、花生易引起肝癌等;长期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可能患肠结核。大量饮酒可引起肝硬化、脂肪肝、急性胰腺炎及胃出血等。

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不要吃得过快:要让食物充分咀嚼; 不要吃得过饱:避免造成消化不良,暴饮暴食有时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不要边读(玩)边吃:避免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供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易致慢性胃病; 不要常吃零食: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规律,使胃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积劳成疾”; 不要贪吃冷食:尤其在夏天边喝冷饮边吃东西,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不要烟酒过度:吸烟可增加溃疡病和胃癌的发病率。饮酒过度,则可损伤胃粘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 不要食物过辣:经常进食辛辣食品,可刺激胃粘膜充血,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胃炎。

三、自我监测:治病不如防病,积极治疗不如早期发现。如您有下列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去就诊。

1、 吞咽困难、胸骨后灼热感、食物反流。说明可能患有食管疾病。

2、 上腹部不适、灼热感、疼痛、厌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或黑便等。说明可能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

3、 脐周疼痛、腹胀和腹泻、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说明患有小肠疾病。 4、 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腹泻或便秘、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习惯改变等。说明可能患有结肠疾病。

5、 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肿大、肝区压痛、黄疸、门脉高压、营养代谢障碍。说明可能患有肝脏疾病。

6、 有上腹绞痛和黄疸。说明可能患有胆道疾病。

7、 上腹痛和胰腺分泌障碍引起的小肠吸收不良和代谢紊乱。说明可能患有胰腺疾病。

8、 腹痛与压痛、腹壁抵抗和腹水。说明可能患有腹膜、肠系膜疾病。

消化系统常见病

(一)慢性胃炎

疾病概要: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通常可分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表现为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确诊慢性胃炎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 健康教育处方:

1、饮食应节制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食物宜选富营

养、新鲜、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避免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和浓茶、咖啡等饮料。对胃酸缺乏者,宜选酸性食品及水果。萎缩性胃炎者不宜多食脂肪。用餐时及用餐后2-3小时应尽量少饮水,少食难消化、易胀气的食物,胃酸过多者应避免进食能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不吸烟、少饮酒。

2、生活规律化,注意适当的休息及锻炼。

3、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愤怒、忧郁。 4、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吲哚美辛、四

环素、红霉素、泼尼松等药物,尤其在慢性胃炎活动期。

5、对萎缩性胃炎要追踪观察。定期做纤维胃镜检查,轻度萎缩性胃炎1-1.5年复检1次,重度者3-6月复查1次。

(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

疾病概要: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确诊消化性溃疡需做X线胃肠钡餐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溃疡病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其中大量出血和急性穿孔是主要死亡原因。

治疗原则: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综合疗法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健康教育处方:

1、重视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情绪。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体力和脑力相互调剂。

2、有规律的进食,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避免急食,饮食要注意营养、易消化、低糖、低脂肪,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过酸的水果及辛辣食品;饮食不宜过多过饱;少食或不吃煎炸食品;忌食烟酒。

3、注意药物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4、消化性溃疡伴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或急性穿孔等要立即手术治疗。

(三)肝硬化

疾病概要: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长期酗酒等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早期无症状,晚期预后不佳。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肝昏迷是晚期肝硬化的最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原则:对肝硬化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药物不宜滥用。一般原则为保肝,对症,中西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处方:

1、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产、劳动、工作

和学习,但应劳逸结合,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肝功能失代偿期或有并发症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2、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适量脂肪且易消化饮食。如果肝功能显著减退或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有腹水者饮食应少盐或无盐饮食。限制进水量,一般每天不超过1000ml。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ml。有食道静脉曲张时,要食细软食物。对有出血的患者禁食。严禁饮酒。

3、肝硬化患者突然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头昏、心悸、出汗、口渴、黑矇或晕厥等表现时,说明并发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如出现性格、行为异常及意识障碍、双手扑动样震颤等,应考虑肝性脑病的发生,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4、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甲胎蛋白、超声波等检查。

(四) 肝癌

疾病概要:肝癌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继发性肿瘤占肝肿瘤的90%以上,多由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肺癌、胆道癌、子宫癌等转移。原发性肝癌好发于40—50岁年龄组,目前认为与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常见的表现是肝区疼痛、肝肿大、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消化道症状。检测甲胎蛋白

与做B型超声波检查是诊断肝癌的主要手段。

治疗原则:早期积极综合治疗,在肝脏功能无特殊异常情况下,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中药、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以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健康教育处方:

1、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类食物为主,避免油腻刺激性及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充分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做好精神、心理调养。肝癌是严重疾病,但不是不治之症。因此,病员和家属要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配合,战胜疾病。

3、坚持完成手术、放疗等各种治疗。对症处理治疗中的各种反应。 4、定期进行复查,非手术疗法及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应每半月到1月复查1次,根治性手术后一般每2-3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直至终生,如出现不良症状,随时复诊。5、肝癌本身不是传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处方

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处方一、心理指导: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一情欲的抑制和亢进都会引起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对消化系疾病来说也是这样,最常见的因素是抑郁、焦虑等,如:心理波动可引起影响胃的生理功能;焦虑、忧伤引起消化性溃疡;生气引起腹泻等。它与消化系疾病互为因果,即心理因素可引起消化系疾病,消化系疾病可引起心理障碍性疾病。据报道消化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u6x93c6t9jajr89ma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