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归纳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简答题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 简述细胞生物学创立的几个重要时期:

① 细胞学创立时期(1665~1875):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② 细胞学经典时期(1875~1900):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描述——对细胞认识的鼎盛时期。 ③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20世纪中叶):细胞与各门学科的交融与汇合 ④ 亚显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第二章

2. 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活动的基本单位:

①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是有机生长发育的基础 ④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3. 细胞的共同结构:

①具有生物膜结构 ②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③具有蛋白质合成机器 ④具有细胞质基质

4. 细胞的共同特点:

① 细胞有共同的结构 ②细胞能够自我复制 ③细胞具有应激性 ④细胞的高度复杂性

⑤细胞的自我调控能力 ⑥细胞获得并利用能量

5. 原核细胞的特点:

①体积较小,结构简单 ②由细胞膜包绕 ③胞质内含有拟核 ④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⑤质膜外有坚韧的细胞壁

6. 水的存在方式:①结合水 ②游离水

水的功能:①在细胞中及时反应物也是溶剂 ②调节温度 ③参加酶反应 ④参与物质代谢 ⑤质膜外有坚韧的细胞壁。 7. 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和调节渗透压,保障细胞正常生命活动 ②与蛋白质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③作为酶反应的辅助因子

8. 四大类有机物:多糖;磷脂;蛋白质;核酸 9. 糖类分子的组成形式:寡糖;单糖;二糖;多糖 10. 脂类物质的分类及作用:

①脂肪酸:营养和构成细胞的结构 ②中性脂肪(如甘油三酯):能源物质/蜡 ③磷脂: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是许多代谢途径的参与者 ④糖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与细胞的识别和表面抗原性有关 ⑤萜类和类固醇类: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11. 钠钾泵工作原理:①刺激ATP水解,蛋白质结构改变 ②Na+由内到外(Na+外流)③K+

结合位点朝向细胞表面,去磷酸化导致蛋白质构型再次变化 ④K+由外到内(K+内流)⑤蛋白质构型恢复原状

第四章

..

12. 细胞膜的功能:

① 包围细胞,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界限

②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 ③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④ 为多种没提供结合位点,是没出反应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⑤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⑥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拱门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⑦ 参加细胞运动 13.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① 脂类:排列成5nm后的连续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

②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执行膜的各种功能 ③ 糖类:通过共价键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④ 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金属离子 14. 膜脂:

① 膜脂的种类:磷脂、胆固醇、糖脂 ② 膜脂的性质:流动性、不对称性 ③ 膜脂分子都是兼性分子。

④ 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Ⅰ.球状的胶态分子团 Ⅱ.脂质双分子层——自我组装和自

我修复。

15. 磷脂分子的种类:①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 磷脂酰肌醇;PI

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DPG

②鞘磷脂

16. 磷脂分子的运动形式:

① 侧向扩散运动:同意平面上相邻的磷脂分子交换位置。 ② 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③ 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④ 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⑤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子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⑥ 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围绕C-C键旋转,反式构象和歪扭式构象。

17. 糖脂:是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鞘氨醇的羟基通过糖苷酸结合的双亲性分子,是含糖

而不含磷脂的脂类。

糖脂的特点:①糖脂是两性分子 ②含糖而不含磷酸

③糖侧链存在于非细胞质侧 ④含量:2%~10%

18. 胆固醇的功能:

① 调节脂双层流动性:抵抗应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的膜相变。 ②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③ 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19. 生物膜的特性:

① 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

..

② 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20. 影响膜脂的流动性的因素:

① 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流动性。

② 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越长,相变温度越高,膜流动性越低。

③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的双键越多,越不饱和,膜流动性越强。 ④ 卵磷脂/鞘磷脂:比例越高,膜流动性越强,反之亦然。 ⑤ 膜蛋白的影响 21. 膜脂的不对称性:

① 磷脂的相对不对称性:脂类分子在脂双层中分布种类、数量不同。 ② 糖脂的绝对不对称性:糖脂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③ 脂筏的不对称性。 22. 膜蛋白的功能:

① 作为转运蛋白(载体和通道),转运分子进出细胞。 ② 作为受体,感受各种环境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③ 结合于膜上的各种酶,催化新陈代谢的各部反应。 ④ 作为结构蛋白参与细胞间连接及连接细胞骨架成分。 ⑤ 进行细胞间识别,参与免疫反应。

23. 膜蛋白的分类:①膜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②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③脂

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24. 膜蛋白的运动方式:①侧向扩散 ②旋转扩散 25. 夹层学说:1935年J.Danielli & H.Davson提出:①一般的细胞膜中央是由连续的双层脂质

分子组成。 ②内外两侧由蛋白质以经典作用于脂质分子相吸附。 ③脂质分子的亲水极性头部产线膜的内外两侧。 ④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尾尾相对埋在膜的中央。 26.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⑴被动运输:①简单扩散 ②异化扩散——膜转运蛋白:通道;载体

(载体的两种运送方式:单运输;协同运输) ⑵主动运输: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第五章

27. 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与转运的过程:

①核糖体有信号肽引导结合而与内质网膜上 ②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近膜闯入 内质网腔内 ③分子伴侣可在内质网腔内对蛋白质进行折叠 ④新和成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进行糖基化 ⑤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可经由高尔基体被分泌出细胞。

28. 内质网的的类型,各类型内质网的结构及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的分布特点: ⑴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① 多呈扁平囊状,外有核糖体附着

② 旺盛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分布多(如浆细胞,胰腺细胞,肝细胞) ③ 旺盛合成膜的细胞分布多(成熟中的细胞,视杆细胞) ④ 未成熟或未分化的细胞分布少(干细胞,胚胎细胞)

⑵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① 多由分子小管和圆形小泡构成,无核糖体附着

② 在多数细胞不发达,仅为RER中不附着核糖体的小段区域 ③ 在一些特化细胞中丰富

..

29. 滑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①脂类和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②糖原的代谢 ③解毒作用 ④肌细胞Ca﹢的储存 ⑤胃酸、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30. 信号肽假说:

① 游离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出一段信号肽; ② 信号肽被胞质溶胶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 ③ SRP与之结合,形成mRNA-SRP-Rb复合物; ④ 同时抢占核糖体A位点,蛋白质合成暂停; ⑤ mRNA-SRP-Rb复合物向RER其受体移动;

⑥ SRP与RER上的SRP受体相结合,并激活Rb受体;

⑦ 当Rb与受体结合后,SRP便与其受体分离,参加再循环; ⑧ SRP离开核糖体A位点,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 ⑨ 新生肽链通过转运体进入内质网腔; ⑩ 信号肽被位于RER腔的信号肽酶水解。

31. 根据信号肽假说解释核糖体如何结合与内质网膜上

① 核糖体由信号肽引导结合于内质网膜上 ②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经膜穿入内质网腔内 ③ 分子伴侣结合各种内质网内衬蛋白质进行折叠 ④ 新和成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进行糖基化

⑤ 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可经由高尔基体被分泌出细胞

32. 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⑴结构:①是由扁平囊泡、小泡和大泡组成的三维网状系统

②高尔基体具有极性:凸面为生成面(形成面;顺面)靠近细胞核 凹面为分泌面(成熟面;反面)靠近细胞膜

⑵功能:①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 ②物质加工和合成的重要场所

③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甘露糖-6-磷酸是溶酶体水解酶分 选的重要识别信号)

33. 溶酶体的形成:

① 酶蛋白的N-糖基化与内质网转运 N-连接的甘露糖糖蛋白

② 酶蛋白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加工与转移—形成面 分选信号:甘露糖-6-磷酸

(M-6-P)

③ 酶蛋白的分选与转运 成熟面 M-6-P受体识别,结合 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④ 前溶酶体的形成 运输小泡与晚内体融合——内体性溶酶体

⑤ 溶酶体的成熟 酶前体与M-6-P受体解离 酶前体去磷酸化 M-6-P受体返回

34. 溶酶体的功能:

① 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的细胞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自噬、

异噬),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

② 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功能(细胞饥饿状态)

③ 参与机体防御保护功能(巨噬细胞中发达的溶酶体)

④ 参与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调节(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⑤ 参与个体发生与发育

35. 过氧化氢酶体的酶内组成及功能

组成:根据不同酶的作用性质将其分为三类

..

① 氧化酶类:利用氢将O2还原成H2O2 ② 过氧化氢酶类(标志酶):将H2O2分解成和H2O和O2 ③ 过氧化氢物酶类:作用于过氧化氢酶相同

功能:

① 调节细胞的氧X力

② 解毒作用:H2O2在细胞中积累,有毒害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具有解毒作用。 ③ 分解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直接接向细胞提供能量)

第六章

36. 分子伴侣协助的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基质转运的过程。

① 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去折叠,与受体结合。 ② 多肽链穿越线粒体内膜

③ 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基质导入序列被切除,形成成熟的线粒体基

质蛋白。

37. ATP合酶复合体的结构:

由头部、柄部和基片3部分组成,头部成球形,直径约8~9nm,柄部直径约为4nm,长4.5~5nm;头部与柄部相连凸出在内膜表面,柄部则与嵌入内膜的基片相连。

第七章

38. 微管的类型及各类型微管的结构与分布部位。

微管在细胞中有三中存在形式:单管、二联管和三联管

① 单管:由13根原纤维组成,是细胞中常见的形式,但结构不稳定。

② 二联管:由A,B两个单管组成,A管有13根原纤维,B管有10根原纤维,与A

管公用3根原纤维,主要分布于1纤毛和鞭毛内

③ 三联管:由A,B,C三个单管组成,A管有13根原纤维,B,C各有10根原纤维,

主要分布于中心粒、鞭毛和纤毛的基体中。

39. 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及运动机制。

结构基本相同,在电镜下都可见9+2结构,中间有两条单管被称为中间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

其运动机制一般用微管滑动模型解释:

① 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微管的B微管接触,促进动力蛋白结合的ATP水解,并释放 ADP

和Pi,改变了A微管动力蛋白头部的构象,促进头部朝向相邻二联管的正极滑动,使相邻二联管之间产生弯曲力。

② 新的ATP结合,促使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B管脱离。 ③ ATP水解,其释放出的能量使动力蛋白头部的角度复原。

④ 带有水解产物的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二联管的另一个位点结合,开始下一个循环。 40. 微管的功能

① 微管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② 微管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 ③ 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④ 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⑤ 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6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归纳 - 图文

简答题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1.简述细胞生物学创立的几个重要时期:①细胞学创立时期(1665~1875):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②细胞学经典时期(1875~1900):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描述——对细胞认识的鼎盛时期。③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20世纪中叶):细胞与各门学科的交融与汇合④亚显微结构和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时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qf16oekz1emx02sb8q8qp2012ift011i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