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UniversityEducationJuly,2019论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原则
刘华艳
(湘南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湖南
[摘
郴州423000)
要]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并针对课程类别特点,认真对该门课
程教学进行需求分析、学情分析、可行性分析、有效性分析等研究,周密地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对于专业课程,应特别注重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于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知识的“学以致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网络课程则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充实、优化,注重线上学习的有效指导和管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类课程教学整体设计都必须遵循“目标-活动-评价”的三角形法则,注重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三角形法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7-0012-03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是对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及其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整体筹划与安排。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指导,需要教师课前调研弄清一些基本问题,如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哪些重要概念?应该掌握哪些基本方法和重要技能?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资讯、记得的事实或其他核心知识是什么?等等。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应以《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克服学科型惯性思维的束缚,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核心,突出职业教育特性,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范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时,必须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质量观,既要保证本科层次的学科基础,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同时,遵循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保证课程“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并体现各类课程的特点。
一、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指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转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课程教学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均应遵循这一指向。这一指向决定了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应突出“应用”二字,而不同类型的课程有其不同的功用,故各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有其不同的特点。通识课程应重在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应重在保证专业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类课程一般应设计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1],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同时,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夯实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这两类课中的选修课程,则应设计成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应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应按照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方式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设计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课程,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作用,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同时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来加强学生在这类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范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在“精英教育”时代,由于学生基础好、学风好,其弊端不太明显,进入“大众教育”后,由于学情的变化,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无论是传授知识,或是训练技能,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对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变革已形成共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应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导演”的作用一样,为学生设计一个个职业角色、设置一个个职业情境,然后让学生去“演戏”。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具体
[收稿时间]2018-10-21
[作者简介]刘华艳(1983-),女,湖南临武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