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化学_鲁科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

溴和海水提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

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

应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

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实验,探究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

心理素质。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人类与环境

友好相

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在第二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还原剂与所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并认识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方法。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把氯与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明确“可根据物质颜色的特殊性来检验物质的存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

教材: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媒介: PPT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镁单质的提取原理及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海洋元素”的元素-溴, ?板书?:三、溴和海水提溴

?问题?:同学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认为吗?

?学生看书后回答?:因为地球上99%的溴元素是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 ?过渡?:我们在第一章中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浅黄绿色的氯水,能与许多金属(如Cu、Fe)、非金属(如H2等)反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讲述?:我们前面学过的氯元素和我们今天要学的溴、碘等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方

1

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化学上常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氯、溴、碘元素都属于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同一纵列(族)里。

?板书?:氯、溴、碘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相似。

?设计意图阐释?:这样即引导学生复习氯气的性质,又为今天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又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发认知冲突,以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那么溴单质和碘单质在物理性质上与氯单质有何不同呢? ?板书?:1.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述?: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你们仔细观察物质本身的色、态及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设计意图阐释?: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思考和记录,主动建构成新的信息并储存起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演示实验?: ?实验1?:溴单质、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要求?:老师展示演示实验视频,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老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校正,然后填入书上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物理性质 颜 色 状 态 溶解性和 水中 溶液颜色 酒精中 溴单质 深红棕色 液体 橙色 橙红色 碘单质 紫黑色 固体 黄色 紫红色 紫色 四氯化碳中 橙红色

在实验结束后,向学生讲清楚溴单质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溴蒸汽有毒。进而提醒学生在使用液态溴时,应注意在通风处取用,时刻注意安全。同时提出问题1.供学生思考。 ?问题1?:如何保存溴单质? 在保存溴单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溴的保存:在棕色瓶中加少量的水后,放入溴单质,低温、避光处存放。目的是防止溴挥发;

?演示实验2?:用碘升华瓶代替P95?实验-2?

?讲述?:碘固体受热时,不经过液体状态,直接变成为气体状态,这叫做碘的升华;反之,碘蒸气遇冷,也不经过液态,直接凝结为晶体。

?问题2?:如何保存碘单质? 在保存碘单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碘的保存:将固体碘单质放在棕色瓶中,密封后,放在低温、避光处。 ?教师总结?总之,要求溴单质和碘单质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瓶中,并放于低温和避光处; ?板书?:保存:溴:棕色瓶中加少量水,防止溴挥发,密封置于低温避光处

碘:棕色瓶中,密封置于低温避光处

?问题3?:碘易升华的特性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可以用来分离、提纯碘单体。

?设计意图阐释?:让学生边观察实验,边思考,从起点底,小跨度起步,逐步设疑.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溴、碘元素的物理性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物理性质与该物质的保存、用途之间的内在关系。

?过渡?:氯、溴、碘的单质,除了具有上述物理性质特点外,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特点呢? ?2.活动.探究阶段?:

?(1)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试剂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分以下六步进行,根据实验的不同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初步设计实验方案。

2

元素化合价: 0 -1

氯水(Cl2) NaCl溶液

溴水(Br2) NaBr 溶液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原则。碘水(I2) KI溶液 ?(2)汇报、交流、讨论实验方案?:每组中推选出一个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人倾具有氧化性 具有还原性 听,老师及时指导和补充,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及时纠正和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共享合作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对自己设计

的实验方案重新审视和提高,教师对有创新性的方案及时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不妥之处,及时给予指导。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答疑者和指导者。

?(3)实施实验方案?:

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并注意观察、分析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

?学生回答?:实验记录 。 最后以的形式公布正确的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实验内容 NaBr溶液中滴加氯水 KI溶液中滴加氯水 NaCl溶液中滴加Br2水 KI溶液中滴加Br2水 NaCl溶液中滴加碘水 NaBr溶液中滴加碘水 实验现象 由无色?橙色 无色?黄色 无明显变化 无色?黄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及方程式 有溴单质生成 (1)2NaBr+Cl2=2NaCl+ Br2 有碘单质生成 (2)2KI+Cl2=2KCl+ I2 / 有碘单质生成 (3)2KI+Br2=2KBr+ I2 / /

?设计意图?: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总结得出初步的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找出本组探究结果偏差的原因,从而指导学生逐步消除思维障碍,科学地突破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归纳整理阶段?:

?教师点拨?: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下列结论:Cl2能置换出Br2,Br2又能置换出I2,这与我

们初中学过的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活泼性强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是一致的。与今天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 金属(易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非金属(易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启发、引导?:结合实验结果,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

对非金属而言:氧化性强的物质能把氧化性弱的物质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由化学方程式(1)得出氧化性:Cl2? Br2;

由化学方程式(2)得出氧化性:Cl2?I2; 由化学方程式(2)得出氧化性:Br2?I2; 所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2? Br2?I2

3

Cl、 Br、I

非金属性 减弱

?知识检测?:

1、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2、向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 A.NaCl、I2、Cl2 C.NaCl、NaBr

B.NaCl、I2 D.NaCl

3、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① 黄绿色 无色 黄绿色 黄绿色 ② 橙色 橙色 橙色 无色 ③ 蓝色 紫色 蓝色 紫色 ④ 白色 白色 无色 白色 4、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CCl4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关于试管中所加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CCl4 ②苯 ③酒精 B.①酒精 ②CCl4 ③苯 C.①苯 ②CCl4 ③酒精 D.①苯 ②酒精 ③CCl4

?布置作业?:高效导学 ?板书、(投影)计划?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

一.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4

二.溴和海水提溴

氯、溴、碘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相似。 1.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2.氯、溴、碘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易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非金属(易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Cl2? Br2; 氧化性:Cl2?I2; 氧化性:Br2?I2;

所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2? Br2?I2

鲁科版《化学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在第二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还原剂与所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并认识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方法。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把氯与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明确“可根据物质颜色的特殊性来检验物质的存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此教学案例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能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能正确把握本节课在本章、《化学1》中的地位,及与《化学2》中元素周期表中的卤素间的的联系。第3章的核心内容是自然界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是应用第2章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应用。此案例充分体现了这种关系,利用第2章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并实际应用到海水中提溴,充分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广泛联系,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分析准确、到位,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说明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并大胆地将建构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目标。

教师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创设思维悬念,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矛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组织从学生思维潜在水平开始的化学教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鲁科版《化学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5

高中化学_鲁科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溴和海水提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niu7jucv76vac3ljxx41z4g1sgjh0188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