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
本特点。
【教材研读】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神农”的传说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在中国古代中的地位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耕格局 ⑴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⑵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⑴耕作方法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_______ ---- 重大突破 唐 代:_______ ---- 再度演进 ⑵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器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第 1 页 共 112 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3、汉代:井渠、王景治黄河
4、隋唐五代:北方已经使用___________作为提水灌溉工具。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___________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5、明清:风力水车 四、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
⑴种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______以及各种______和临时性的______。
⑵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2、沉重的力役(徭役)
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
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___________,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 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时期 原始社会 土地制度 氏族集体所有制 表现形式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囊括战国)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⑵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_________________。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第 2 页 共 112 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②引起社会_________________。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合作探究】
1、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⑴耕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经济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农民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 3.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
A、是一种拦河蓄水工程 B、是一种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工程 C、只要用于水患较多的地区 D、主要由明渠组成
4.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 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 C、花钱招募工人 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第 3 页 共 1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