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文化简述
一、 喀斯特一词来源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 、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1、地表喀斯特形态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喀斯特地下溶洞景观(20张) 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二、 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三、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2006年贵州的荔波茂兰喀斯特、云南的路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名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
1、形成原因
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第三纪 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线25°40′。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
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2、地带性特征
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四、 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
贵州被誉为喀斯特王国,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达到73%,除了东南部的天柱、三穗,西南部的望谟,北部赤水、习水一带少数县市为常态地貌和丹霞地貌之外,其余地区均为喀斯特地貌. 五、 茂兰VS万峰林
1、 地理成因
据研究认定,在距今大约3.64乙年前,两地都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滇黔桂古海的一部分。大约2.8亿年前,石炭纪开始形成陆地,又经历燕山、印支、喜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运动,地壳不断上升,出现山峰,在烈日烘烤和雨水冲刷下,在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作用下形成。茂兰再地区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暖湿润影响,形成丰富多样的小生境。小生境的多样性导致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及生态系统结构丰富性和复杂性。
2、景区对比 比较景区 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 兴义万峰林 比较项目 位于荔波县东南部 位于兴义市的东南部地理位置 107.37′E-108.18′E 104.51E‘-104.55’E 25.7′N-25.9′N 24.38‘N-25.23‘N 东南部的喀斯特森林区、从海拔2000多米的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证兴义七挷高原边沿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和万峰湖北岸,黄泥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河东岸成扇形展开,范围 积达130多平方千连绵逶迤安龙、贞丰米,我国中亚热带喀斯等地。总面积达2000特地貌上,原生性森林平方千米,约占兴义植被保存较完好的地市面积的三分之二。方。 由千万座奇峰组成。 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气候类型 候 年均温 15.3摄氏度 16.1摄氏度 无霜期 283天 300天 年降水量 降雨量 1752.5mm 1531.6mm
土壤类型 地貌区域 区域地势 红壤、黄壤、黄棕壤 红壤(有机质 含量高) 为主 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 南部山地河谷区 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高,东南低 (环形山带) 地文景观 岩石 地貌景观 石灰岩 石沟石缝 地下溶洞 石柱石峰 断崖绝壁 地下溶洞(金狮洞、九洞 叠帽峰林 列阵峰林 罗汉峰林 群龙峰林 宝剑峰林
天、神仙洞、董哥洞、燕子窟、沙漠洞、地狱门) 地貌形态 洼地、溶洞、峰林、峰丛洼地、峰丛漏斗、峰水洞、漏斗、峡谷、丛槽谷、锥峰、溶洞、漏裂谷、地缝、钟乳石、斗、峡谷、盲谷等 堆积岩、石峰等 洼地森林、漏斗森林、槽喀斯特森林地貌谷森林 景观 生物景观 植被类型 南亚热带具热带成分的云贵高原半湿润常绿常绿阔叶林亚带 润叶林地带 植物 动物 特有植物 1 203种 2 028 种 1000余种 1000余种 国产兰属31种中,贵单性木兰、异形玉叶金州有20种,兴义就产花、南方红豆杉、红豆19种之多,是国兰最杉 、小叶兜兰、硬叶兜、富集的地区。贵州产水 蕨、中国蕨、篦子三石斛属约20种,兴义尖杉、翠柏、福建柏、华就产14种之多,有美南五针松、 黄杉、短叶花石斛、紫竹兰、束黄杉、四药门花 、喙核花石斛、黑节草、流桃等 苏石斛、苏铁、杜仲、竹荪等种类. 豹、中华沙秋鸭、林麝、蟒、白冠长尾雉、斑灵狸 飞虎、黑猴、穿山甲、娃娃鱼 单性木兰和40多个动植 物新种以及54个兰花品种 天象与气候景观 云雾 云雾、气象山、云戴帽、峰插天、日出日特有动物 珍稀植物 天象景观
落 水文景观 泉水(地下水露拉雅泉、翠谷泉 头) 打狗河、响水河、樟江 河流 朵朵水(男女泉)、太阳泉 马岭河、南盘江、纳灰河 地下河出口 尧所河、洞山河 地下暗河 响水河、打狗河上游 瀑布(跌水) 拉雅瀑布、翠谷瀑布、68 级跌水瀑布 湖泊 鸳鸯湖、卧龙潭 万峰湖 水上森林 野猪林 人文景观 瑶族、水族、布依族、苗布依族、苗族 主要民族 族 民居建筑 吊脚楼 石板房 盘王节、达努节、端节 三月三、六月六、查民族节日 白哥节、火箭节、赶表 凿壁谈婚、洞葬、拦路酒 浪哨、挑金银水、八民族习俗 音坐唱 水蕨菜、白斩鸡、荔波风狗肉、八大碗、九缸猪 钵、鸡肉汤圆、刷把地方特色菜 头、扛子面、卷粉、香酥鸭 传统手工艺品 枫脂染 、银饰、土布 邓恩铭、尹真 张之洞 、何应钦、刘人事记录 显世、袁祖铭、王文华 古战场黎明关、红七军会刘氏庄园、何应钦故文物古迹 师旧址板寨、瑶所古桥、居、兴义府 五眼桥 喀斯特国际音乐节、冬季万峰林旅游节 旅游节庆 赏梅节 生态旅游 、探险穿越、 旅游发展新动向 赏梅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中国锥状喀斯特发育资源评价 最典型、最完整、最集中的地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