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内在潜能
——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点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我在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几年来,我在xxxxx学院学工处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在学生中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配合指导中心认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心理来开展各项工作,现粗略总结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搭建舞台,积极引导,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清醒的认识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在几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我在年级学生干部和学院学生会干部的配合下,积极开展了元旦联欢晚会、歌唱比赛、征文比赛、社团巡演、漫画展、摄影展、DV短片大赛、宿舍文化月、淘宝大市场、美食比赛、登山比赛、中秋节联欢、拔河、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比赛等百余个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针对同学的需要和才能,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接受锻炼、拓展素质的舞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理解的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成就感时,他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当一个人对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总是兴趣十足,而个人特长正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在工作中我广泛了解学生的特长,他们有表演才能的就为他们搭建演出舞台、有体育爱好就为他们举办体育竞技、有文字功底的就为他们提供征文机会、热爱专业的就鼓励他们参加专业展览……在特长的激励下,他们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建立起充分的自信。而用自信和兴趣去开启智慧之门,必然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倾注爱心、双线资助,注重关心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的日常思想工作中,关注贫困生是应该引起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在几年的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我认为相对于给贫困生直接的金钱补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更为重要。
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我平时注重多与贫困学生谈心,经常到他们的宿舍,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状况,积极建议他们从事适合自己的勤工助学工作,帮他们出谋划策,减轻他们因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压力。
贫困生因经济原因经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我在工作中尤其留心贫困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给他们展示的天地,并在评奖的时候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评选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我还经常特意布置一些工作任务给贫困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正视自己,发掘自己的
潜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
三、表扬为主,传递喜讯,巧妙搭建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
在我们辅导员的工作中,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经常会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常见方式。但几乎全部联系都是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期间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因此家长虽然感触但不感谢,学生更因此有反感和逆反心理。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进行换位思考,觉得家长最希望了解的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期间的优秀表现,而学生更是需要多鼓励、多表扬。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并在第一时间向家长报喜,如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各种荣誉等时候,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也使家长与学生一起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如此一来,家长必然会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而这种做法也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和保持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家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也因此会加强群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以上三点是我在几年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因为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局限,必然有不太恰当的提法和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帮助。以后,我一定会认真研究心理学知识,注重关注大学生心理现状、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更好的开展好各项工作,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