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市河***路立交节点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线路分册; 2、*市***路立交节点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桥涵分册 3.规范、规程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0-2004)。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3—2007)。 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O62-2004)。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0)。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二、编制原则:
1.对本工程全部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组织和部署。
2、本工程为*****工程改造工程,在施工期间应保证**路、**路车辆通行,安全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
2.本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立交桥加宽改造,二是******路立交桥新建互通立交的匝道工程及**路两侧新建及改建辅道工程,三是**路与**路立交桥桥面罩面工程。前两个部分是施工进度控制的重点。
3.桥涵工程主要突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的预制、架设的工艺要求。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现状**路珠江路立交节点改造工程,主要设计工程为跨线桥拼宽与河滩路主线加宽及辅道、匝道设计。
1、道路工程
**路互通式立交位于**路与**路、英阿提路交叉处,交点桩号为K0+353.954,交叉角度94°0′46″被交路上跨**路,为一条东西向的城市次干道。立交型式为长条形苜蓿叶互通式。珠江路立交北起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00,全段长度800米。**路东西两侧设置辅道,西侧有现状辅道,辅道抬抬升段后与之接顺,东侧新建辅道。被交路改建长段485.82O米,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485.82。
2、桥梁涵洞工程
本工程桥梁涵洞工程包括**路立交桥加宽、两座涵洞、两座人行天桥。 **路跨线桥部分在保留原老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双侧拼宽,采用三跨25米简支结构与一跨10米的现浇空心板结构,新建拼宽部分为单侧7.25米,改建后全桥总宽36.5米.右偏角度94.013°。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砼小箱梁,梁高1.3米,中跨梁长24.138米,边跨梁长24.508米,中梁与边梁宽度为2.4米,箱梁间采用现浇湿接缝连接,湿接缝宽度均为40厘米,现浇空心板宽7.6米,板长9.94米,板厚0.9米,1号、2号墩采用结构形式基本与原结构相同,为倒T盖梁接立柱形式,盖梁高1.1米,宽2米,立柱采用直径1.4米的圆形截面,下设2米厚C30钢筋砼扩大基础.3号桥墩采用墙式结构,墩厚3.1米,上部墩帽采用倒T形式,下设1.5米厚C30钢筋砼扩大基础,桥台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台身高4-5米左右,桥台台帽厚为50CM.采用钢
筋砼结构,台身采用C30混凝土结构,下设1.5米厚C30钢筋砼扩大基础,基础下均设置10厘米厚C15素砼垫层.
人行天桥:为保证行人跨越珠江路西侧新建的匝道,需修两座行人天桥,人行天桥采用预应力钢筋砼小箱梁,跨度30米,梁高1.4米,梁宽4米,引桥梯道采用钢筋砼连续梁,梁高0.5米,两跨为一联,
涵洞工程:在**路立交桥东侧,新建两条匝道与河滩路进行互通立交通行,采用填土路基形式,为保证行人通行,在新建匝道上修建两座盖板涵,
三、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
本立交主线设计速度同所在路段,即河滩路主线80KM/h。匝道设计速度为30KM/h,回头曲线部分按20KM/h设计,被交道路珠江路设计速度为40KM/h。
2、平纵设计指标
立交区内**路平曲线为R=3015m,辅道平面线型与主线一致东西两侧平曲线半径分别为2995.75和3034.25。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1米,设计D匝道回头曲线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5米,被交线线型为全直线段。
**路纵断面设计按照原路面结构主线加铺层14CM厚度进行控制,道路最大设计纵坡为2.18%,最小设计纵坡为0.61%,道路最大填高24厘米,最小填高7CM,设计纵坡均满足《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中的相关技术标准.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20000m, 凹型16000m.
**路辅道自桩号起点处抬升,抬升段长度为340米,抬升段后开始与河滩路纵坡顺接,在桩号K0+475.6处与**路完成顺接.辅道最大纵坡2.9%.最小纵坡0.8%,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型2000m, 凹型2000m.
匝道最大纵坡3%,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型1500m, 凹型900m,匝道设计线为行车道中心线.
被交线:被交线**路纵坡按原路面铣刨2CM加铺4CM进行控制制,最大设计纵坡为3.063%,最小设计纵坡为0.4%.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型1600m, 凹型2000m
横断面
**路:中央3米分隔带+212.25米机动车道+2×1.5米分隔带+2×8米辅道.将现状5.25米绿化带调整为主线机动车道拓宽3.75米,新建分隔带1.5米及改建8米的辅道,道路总宽度46.5米.机动车道路面横坡单侧采用单向1.5%,分隔带采用单向1%.
匝道:横断面分为单向双车道8.5m(2×3.5米机动车道+2×0.25米路缘带+2×0. 5米护栏)和双向四车道15.5米(4×3.5米机动车道+2×0.25米路缘带+2×0.5米护栏),横坡分别采用单向1.5%和双向1.5%。
被交线:36.5米=中央0.5米分隔带+2×14.5米机动车道+2×3米人行道+2×0.25米护栏。
超高方式:**路、**路无超高、匝道超高绕匝道设计线旋转。 4、路基设计
1)路基边坡设计:挖方边坡采用1:1.0;填方采用1:1.5.
2)根据道路纵坡,结合现状地质土层,机动车道拓宽、新建匝道及辅道,需要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不应小于100CM。
3)路基边坡:受城市用地限制,高填方路段均为重力式或钢筋混凝土挡墙。
4)路基压实度(主线、辅道、匝道)
项目 序号 1 2
分隔带、硬路肩及土路肩的路基压实度应满足路面结构底面以下0~80CM,压实度≥97%;80CM以下到地基表层,压实度≥94%。
5、路基防护工程
主线(辅道抬升段)、被交路桥头、部分匝道设置了重力式挡土墙和加筋砼挡土墙。挡墙顶宽50CM。挡墙顶设置防撞护栏。防撞护栏上的伸缩缝应与挡土墙上的伸缩缝一致。
6、路面结构设计
本工程路面结构设计分为:主线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厚度设计和拓宽机动车道路面、辅道路面结构设计、被交线沥青加铺层设计和匝道路面结构设计。主线两种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内标准路面累计设计轴载次数取值相同(1950)万次。
1)**路主线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厚度设计
上面层采用5cmSMA-16改性(SBS)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下面层采用7cmAC-20C中粒式聚脂纤维沥青混凝土 粘结层采用2cm(应力吸收层) 2)拓宽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
上面层采用5cmSMA-16改性(SBS)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下面层采用7cmAC-20C中粒式聚脂纤维沥青混凝土
填、挖分类 填方路基 挖方路基 深度分类(米) 0~0.8 >0.8 0~2 压实度(%) ≥97 ≥94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