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遗传中的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不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遗传中的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一、遗传实验中材料选择

1、选材要求:

①具有明显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能够产生大量的子代,便于统计分析 ③培养简单,生长周期短。 2、常用材料及特点:

①豌豆(闭花受粉,自然条件下为纯种) ②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受粉)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③果蝇(染色体少,便于观察) 二、植物杂交实验中的操作 1、确定好要研究的性状,选好亲本

2、去雄(选择花蕾时期的花去其雄蕊,因为此时期的花粉还末成熟,不能完成授粉,所以选择 3、套袋(套袋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其它花粉的受粉作用给实验带来的误差。) 4、待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处理

①若性状反应在种子上:收集母本上所结的种子,若性状体现在种子上,则 5、统计分析

②若性状反应在子代上:种下种子,得到子一代植株,观察子一代植株所表现

三、遗传实验中显隐性关系的确定出的性状并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杂交实验的方法:(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

纯合子

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3)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3、假设法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 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符时, 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例2、一批经多代种植果实均为红色的柿子椒种子被带上太空,将遨游过太空的柿子椒种子种植后,第一年收获的柿子椒均为红色,用收获的种子再种,第二年发现有数株所结柿子椒均为黄色。 根据这些条件能否确定柿子椒果色的显隐性。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设控制果色的基因为A,a)。

四、遗传定律的实验验证:

1、实验目的: 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验证F1体内等位基因的分离 (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读为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1 -

解读为

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2、实验观察的指标:F1自交或测交后代中性状的种类及其比例

真实地反应出了

例3、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实验用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 。 实验步骤:(1) 。(2) 。 实验预期现象: 。 实验现象的解释: 。 实验结论: 。

方案二: 。 实验步骤:(1) 。(2) 。 实验预期现象: 。 实验现象的解释: 。 实验结论: 。

例4、用纯种有色饱满子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子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说明判断的理由。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

要求) 方案一: 实验步骤:

①选用 和 做亲本杂交获得F1 ②取F1植株10株,与 进行杂交。

③收获杂交后代的种子并统计 。 结果预测与结论:

若 ,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若 ,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方案二: 实验步骤:

①选用纯种有色饱满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1。

②取F1植株的 进行组织培养,获得 植株幼苗;再用 处理幼苗 ③收获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数量比例。 结果预测与结论:

若 ,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若 ,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例5、果蝇的野生型眼色都是红色,但是摩尔根在早期(1910年)研究时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蝇。他让这只雄蝇与正常的雌蝇交配,Fl全为红眼。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在F2中雌蝇全是红眼,雄蝇半数是红眼,半数是白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的 基因。其实验结果符合 定律。

(2)假设上述早期发现的白眼雄蝇为长翅,让它与另一只残翅雌蝇杂交,Fl为长翅,Fl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各有3/4为长翅,1/4为残翅。请问:翅型与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什么遗传定律? 。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3)设果蝇的眼色由基因A, a控制,翅型由基因B, b控制,那么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

五、根据子代性状来判断其性别的实验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隐性雌性×显性雄性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子代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为雄性,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为雌性。 (2)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隐性雄性×显性雌性

- 2 -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子代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为雌性,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为雄性。

例6、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芦花雄鸡与一只非芦花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芦花和非芦花性状雌雄各占一半。试分析:

(1)鸟类的性别决定特点是:雄性 、雌性 。 (2)上述实例中,作为亲本的两只鸡的基因及染色体组合形式分别为: 雄 、雌 。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雏鸡的雌雄。方案是:

(4)若此方案可行,辨别雌雄的依据是:

(5)果蝇的红眼为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请写出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亲本杂交组合:

六、判断变异性状是否可遗传的实验

(1)实验设计:变异性状的雌性×变异性状的雄性(注意实验在题目所给的正常条件下进行)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变异性状,则该变异性状是可遗传的变异;

②若子代中全表现为正常性状,则该变异性状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例7、果蝇是做遗传实验极好的材料。在正常的培养温度25℃时,经过12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每只雌果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某一生物兴趣小组,在暑期饲养了一批纯合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准备做遗传学实验。因当时天气炎热气温高达35℃~37℃,他们将果蝇幼虫放在有空调的实验室中,调节室温至25℃培养,不料培养的第7天停电,空调停用一天,也未采取别的降温措施。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残翅果蝇(有雌有雄)。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 ,你认为本实验过程中残翅最可能是由于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关于本实验过程中残翅形成原因的推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2)正常情况下,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残翅果蝇数量不到长翅的5%。用现代生物进化的理论简要分析原因: 。现有一定数量的长翅和残翅果蝇(均有雌有雄),请分别设计实验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及是否为伴性遗传。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

七、基因位置确定的实验

1、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

(1)实验设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3 -

遗传中的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不错)

遗传中的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一、遗传实验中材料选择1、选材要求:①具有明显易区分的相对性状②能够产生大量的子代,便于统计分析③培养简单,生长周期短。2、常用材料及特点:①豌豆(闭花受粉,自然条件下为纯种)②玉米(雌雄同株,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a2p53ruj9vfqx3d4pq7px008twlp015e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