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1.【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

1

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D

2.【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

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

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

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

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

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

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

2

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

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B

技巧点拨

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考生须要根据其具体语境加以区别。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呢?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说已把考查范围缩小了。考生可以以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不同意义和用法,都分条列

2.灵活记忆,熟悉语境。考生复习备考文言虚词时,要对课本中的典型句子有系统的积累。同时,对于每个典型句子,考生都要结合其上下文,了解它的语言环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用法、意义,有主有从。在比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时,考生多习惯于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样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对其所做的解释。同一词语,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用法”却不是这样。

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不可以乱用。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其“用法”产生的,所以,考生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用法、意义,有主有从”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

4.认定其一,代入定夺。此方法尤其适用于“课内课外,两相比照”的命题类型。考生如果能够认定选自课文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把这种“意义和用法”代入选项中的另一语句

3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h8yw30fba7dd7d92wae4uc568cqcf01a3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