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性质为: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和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优先发展的城市职能:全国性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全国性能源、原材料基地。促进发展的城市职能: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区域性科、教、文、体、卫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城市职能:先进制造业基地。
2、城市发展方向与城市规模
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增长边界为:东至京珠高速公路,西至环城高速公路,北至黄河湿地保护区,南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市发展方向主要以东、西、南三个方向为主,北部控制开发建设,保护黄河湿地,提升生态品质。
至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0万人以内;至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至201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335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之内。
3、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格局
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
两轴: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聚合的主要轴带,也是未来城市东西向拓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区域联系和中心景观轴线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也是现代城市特色风貌景观的展示轴线,未来有聚合区域性服务功能的潜在优势。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交通干线和枢纽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带,强化各产业园区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促进产业的联动效应。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实现新旧转移,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五)居住用地规划
住宅发展目标从满足生存需要向宜居型的社区生活方式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各类住房的供应比例原则上要求:商品房占60%,政策保障性住房40%。其中:两限商品住房开发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15%~20%,经济适用房开发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15%~20%,廉租房和可支付租赁房开发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2%~5%。
(六)绿地系统规划
至202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森林覆盖率达到33.4%,绿地率达到45%,人
均绿地面积达到14.9平方米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中心城区生态绿化结构布局的重点是“一环、三带、四楔、六链”。
一环:指外围生态绿化环带。由黄河湿地保护区、连霍高速和贾鲁河生态防护林地,南部的水源保护地、南水北调干渠防护林带,京珠高速生态防护林带和西流湖—贾鲁河防护林带构成的环形生态隔离缓冲区。
三带:指内部生态绿化廊道。规划沿京广铁路、未来大道和东四环构建三条南北向的生态绿化廊道。
四楔:指内外部环境交流的绿色通道。在城市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建设四片由外部生态绿化环带渗入城市内部的楔形绿地。
六链:指滨水绿化带。沿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东风渠、须水河与邙山输水渠六条主要河渠两岸建设带状开放型绿地。
(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建立整体保护框架,把市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纳入到总体保护中来。突出保护重点,反映地域特色,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注重名城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确保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协调发展。
规划建立由郑州中心城片区和古荥镇片区组成的“一大一小”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框架。“一大片区”(郑州商城历史文化片区):以郑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商代遗址、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清真寺、城隍庙、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商城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基础,突出商代和“二七”文化。
“一小片区”(古荥汉文化历史文化片区):以古荥镇为中心,以汉霸二王城、荥阳故城、古荥冶铁遗址、大师姑遗址和纪信墓等文物保护单位为基础,突出汉代文化。
要保护郑州商城西南隅历史街区和商代遗址内的历史街巷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历史街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加强重要文物单位的保护,包括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大河村遗址、古荥汉文化历史文化片区、祭伯城遗址和邲故城遗址等,保护近现代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至2020年,全面实现商贸、金融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立足河南、辐射中部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到规划期末,力争形成汽车工业、铝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医药化工、新材料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外来导向型的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九)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对外交通(1)铁路
随着京广、徐兰客运专线的建设,新建新郑州高速站,通过在郑州四个方向设置与既有线的联络线,与郑州站形成两站东西并立,高速系统与普速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环形客运系统。
(2)公路
统一协调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络与公路网络,形成由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构成的快速、
便捷的对外公路网络。加强公路长途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统筹发展,实现公路长途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新建、改建10座公路客运站,对外客运能力达到26万人/日。新建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和4处货运站。
(3)机场
积极扩建航站楼和停机坪,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业务量,并在现有跑道、航站区北侧,建设第二条平行跑道和第二航站楼及相关附属设施。规划新增商丘—新郑—新密高速公路,与郑少洛高速公路相连,加强新郑国际机场的区域辐射能力。在京珠高速东侧,规划新增一条快速路,加强中心城区与航空港的交通联系。
(4)城际轨道交通
利用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走廊逐步建设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郑国际机场和许昌、郑州至洛阳、郑州至新乡的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形骨架。
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中心城区规划“三横两纵一环”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206.56公里,共设置了22个轨道间换乘车站,线网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
积极发展快速公共汽车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和补充。快速公共汽车系统走廊由城市快速路和公交专用车道组成,中心城区规划快速公共汽车走廊长为218.0公里。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快速公共汽车系统的基础上,调整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形成功能、等级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积极落实公交场站用地,规划公交场站60处,总占地面积为157.8公顷。
3、道路系统布局
快速路网: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与城镇密集区快速系统相协调,在原规划的环放状快速路基础上,构筑与城市空间发展相适应的快速道路系统。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路总长为264.4公里,快速路网密度为0.59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主干路: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利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时机,完善城市干道路网系统。中心城区规划城市主干路总长度为697.3公里,主干路网密度为1.5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主干路总长为298.9公里。
城市次干路:结合道路交通的集散关系以及上级道路网的布局,对中心城区的次干路进行了调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次干路总长为837.0公里,次干路网密度为1.86公里/平方公
里。
城市支路:加强城市支路的建设,规划期末,支路网密度力争达到3.5—4.0公里/平方公里。
(十)城市承载能力与运行效率
至2020年,新建刘湾、龙湖、须水三座水厂,改造现有水厂,供水规模达到225万吨/日,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至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新建马头岗、双桥、陈三桥、耿庄、纺织园五座污水处理厂,扩建王新庄、五龙口两个污水处理厂。
至2020年,郑州中心城区共有发电厂5座,其中4座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5870兆瓦。中心城区内不再规划新建高压走廊,同时积极对原有高压走廊进行入地改造。全面建设“数字郑州”。依托第一、二长途通信枢纽,以光纤为主干,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信息港地位。建设国家、省、市主干网及郑州市电话本地网、信息数据通讯网、多媒体信息网和覆盖全市的光纤城域网,中心城区主干道光纤覆盖率达100%。
城市燃气应优先供应居民炊事生活用气,满足商业、公共设施及部分工业用户用气,适当发展燃气汽车和小型冷、热、电联产装置。条件允许时,可逐步替代工业、采暖用煤,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集中供热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热需要、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能源为指导。2020年中心城区热源项目总数达到11座,其中热电厂4座,区域热源厂7座,总供热能力约8094兆瓦,中心城区规划民用住宅平均热化率达到56%。
至2020年,建立系统完善的郑州市环境卫生行业管理体系,垃圾清运率和处理率均达100%。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小型转运站130座,大型二次转运站4座,大型垃圾处理厂5座,即现有的郑州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和荥阳垃圾焚烧发电厂和规划新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堆肥场1座,大件垃圾回收处理厂1座。
(十一)城市安全
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源,强化政府对城市安全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现代化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设立统一协调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的综合服务网络;加强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制定综合防灾的应急预案;充分保障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全面提高救灾专业队伍的救灾、救援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的法律和规范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防总要求,加快黄河标准化堤铁路桥以下滞洪区建设。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防治
体系;完善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价制度;建立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网络及重点地区的专业临测预报网络;建设全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不断完善城市消防设施,建设现代化火灾报警、消防通讯和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城市预防火灾的能力。
以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网络为防护工程的基本骨架,布局重要的大型人防工程和地下综合体;统筹安排各类人防工程,形成以人防工程为主体,地下空间为补充,疏散干道为纽带,以重要目标防护为重点,以广场、公园、绿地、疏散基地为辅助的地上、地下防空防灾一体化防护工程体系。
●金水区:综合服务商圈
金水区以文化路、经三路和南阳路为轴线,重点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
教育科研业和都市型产业;在花园路--文化路--东风路附近建设片区商业服务中心;提
升花园路的交通职能,疏解未来郑东新区的交通压力;沿花园路重点发展酒店宾馆等旅游服务职能;沿经三路发展餐饮、酒吧等服务产业;文化路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完善科研教育功能;沿南阳路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搬迁、改造,大力发展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宜于在居住区中发展的都市型工业;依托东风渠、金水河大力建设滨河绿带。
●中原区:退二进三
规划将强化碧沙岗商业中心为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在航海路和大学路附近建设片
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利用建设路一带工业区“退二(产)进三(产)”,建设新型居住区,老居住区和城中村应逐步实行更新改造;在郑新公路以东、京广铁路以西、环城公路以北,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市场聚集区;沿伏牛路地区,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的搬迁改造,充分利用西流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动漫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
●郑东新区:省级区域服务中心
郑东新区将利用地形条件,形成多条水系和大型公共绿地,保证城市洪涝安全;大
力发展综合服务功能,立足成为中原城市群与河南省的区域服务中心;北部地区近期建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远期形成城市级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如意路,向北连通区域服务中心和城市旅游休闲中心,形成一条凸显郑州现代城市形象的景观大道;集约发展龙子湖大学城,依托龙子湖大学城,沿东三环路建设创新产业基地。
●管城区:城市级体育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