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瓷的发展
摘要
中国从隋唐开始开通了海运并将瓷器作为商品出口国外,而17世纪则是瓷器出口的高峰期。放眼世界,在17世纪意大利 荷兰 德国 英国等国家先后开始仿制和学习中国瓷器的制作和纹样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系,直至今日从很多国家所制作的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中都能看到中国瓷器的影子,其中主要的出口产品则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五彩瓷,而荷兰的代尔夫特被誉为西方的景德镇,也是欧洲重要的陶瓷生产地之一,当地的陶瓷厂用本地特有的锡釉陶工艺仿制中国外销瓷(及在17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的外销瓷),所生产的产品将东方纹样吸收消化并与本国文化和生活相融合,形成了著名的代尔夫特蓝陶。本文意在阐述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代尔夫特陶器的产生和由于仿制中国青花瓷而获得市场并繁荣发展的过程,并阐述代尔夫特陶瓷制作和艺术纹样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外销瓷的装饰纹样的渊源。 关键词:代尔夫特蓝陶; 外销瓷; 景德镇; 青花瓷
Abstract
Since Tang dynasty porcelain has been transport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ods in china and it has been exported much frequently in the 17 century. In 17 century, at the same time, Italian Holland Germany and England started to learn how to imitate the Chinese porcelain and produce their own ceramics sooner or later. Until nowadays we still can recognize some details like decorative pattern or shape of Chinese exported porcelain in some western ceramics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se Chinese exported porcelain is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of the Jingdezhen in the 17 century, the Delft, as we know, be known as the western Jingdezhen, where is th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ion area in Europe .Local ceramic factory apply the technical of producing pottery with tin glaze to imitate Chinese and Japan exported porcelain. These manufactures combine Asian decorated pattern and their domestic culture, which form a special form ,the delftware. The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illuminate the generation of Delftware between 17 and 18 century and the process of winning western ceramic market and prosperou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relevance of the china exported porcelain and Delftware in term of the production and decorated pattern and so on.
Key word: Delftware; China exported porcelain;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1.1荷兰代尔夫特的概况
荷兰代尔夫特市建市于1070年,位于荷兰南荷兰省,地处海牙和鹿特丹之间。在十三世纪形成了运河系统,为代尔夫特奠定了在之后成为荷兰主要的水运枢纽的基础。作为重要的港口之一,代尔夫特市的出口产品也非常丰富,包括 啤酒 黄油 地毯 纺织物等。代尔夫曾经盛产啤酒,而后来由于多次的火灾使得酿造业逐渐衰败,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在1536 年的一场自然灾害袭击了代尔夫特,雷电引起的特大火灾烧毁了代尔夫特市近三分之二的建筑,而在这场火灾之后不久荷兰的各大啤酒厂纷纷倒闭,而剩下的空旷厂房多被改造成陶器厂,而这种机缘巧合为本来地域狭小的代尔夫特市能成为如此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中很多陶器厂仍沿用之前啤酒厂的名字,例如:“希腊 A(”De Grieksche A)、“金属罐”(De Metale Pot)等。
1.2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景德镇瓷器进入荷兰
在17至18世纪中期 正值西方重商主义兴起的时期,而荷兰在航海业的繁荣发展使得荷兰在海航方面成为航海业的龙头,其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船体吨位到达600 至 1000 吨(其他国家的商船最大吨位为200至400吨左右)根据《伦勃朗时代的荷兰》一书记载到 1670 年,在世界各个海洋中插着荷兰三色旗的舰船大约有 2400艘,而且当时荷兰培养出的水手们的工作效率很高,积累了多年的航海经验造就了一批能力很强的高级船员,强悍的造船技术 经验丰富的水手
等因素使得荷兰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的抛在后面。荷兰也因此在17世纪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扩张行动并在1602年由政府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英文为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荷 文 为 Vereenigde Oosstindesche Compagnie,简称 V.O.C)从事远东的海洋运输事业。在当时荷兰并不是第一个作海上运输的国家,早在1541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就已经与中国进行大规模贸易活动,而在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荷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资金雄厚并雇佣了大量的雇佣兵,多次采取武力手段攻击其他国家的运输船队并极力与其他各国争夺与远东的贸易霸主地位,逐步在与远东的贸易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其中中国的青花瓷便是交易的主要货物之一。
谈到中国陶瓷传入荷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与1603年成立之初分别攻击并掠夺了两艘葡萄牙商船,而船上大量的货物都是中国的青花瓷,这批瓷器被运往荷兰后在阿姆斯特丹以拍卖的形式进行了销售,大批的欧洲王室正想前往购买,震惊了整个欧洲,这批青花瓷器后来被称为“克拉克瓷”。据说这批瓷器得名来源于荷兰人劫夺的这两艘商船,一艘为 San Jago 号,一艘为 Santa Catharina 号,这两艘船只在类型上属于 Caraca(Caraca是葡萄牙人对这种商船的命名)。因此,这两艘船上装载的青花瓷器即被命名为 Caraca,也即克拉克瓷。由于这种瓷器在欧洲极为受欢迎,价格飙升,极大的增加了荷兰对中国瓷器的渴望,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极力的去开拓远东市场,与中国频繁地进行瓷器交易的。据统计,从 1604 到 1656 的 52 年间,荷兰共进口了300 万件以
上的中国瓷器,贩卖商所获利润极高。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即指出 :“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之产也。”明末景德镇瓷业的稳定发展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提供了大量青花瓷,使得17世纪荷兰与中国的瓷器交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由于中国在17世纪中期正值朝代更迭的时候,战火连年荷兰无法从中国获得稳定足量的青花瓷来满足它的需求,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将目光转向日本,在日本寻找青花瓷以销往欧洲,日本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大量仿制中国青花瓷使得国力极大的发展,并在此期间创造了伊万里瓷和有田烧,在1659至1740年,日本有田窑进行扩建来迎合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巨大的订单要求,直到1740年日本才中止出口日本瓷器,并转向国内进行销售。
从1644 年开始,中国因明清朝代更迭导致陶瓷销售停滞。1647 年左右,荷兰代尔夫特的陶器制造商决定自己尝试仿制中国青花瓷,在多次尝试下成功用锡釉陶(马洛卡陶器)仿制出青花瓷的效果并进行大批量生产,由于当时大规模的啤酒工厂倒闭,为陶瓷制造提供了大量的场地,使得大批量制造锡釉陶成为可能,而之后代尔夫特的陶器制造商在模仿中融入了自己的创造,形成了最早的中国风,德尔夫特陶器在欧洲市场获得极大成功,欧洲各地的陶器厂纷纷开始生产白地蓝彩的中国风格釉陶,中国风格从此真正兴起。
1.3 荷兰代尔夫特作坊与工厂的建立与发展
在荷兰代尔夫特市最早的陶瓷作坊可以追溯到1654年,在代尔夫特陶工分类细致,陶瓷制作主要人员共有9类 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