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 ,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
“巨人三传 ”又被成为 “三大英雄传 ”。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不是明代。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诗三百 ”。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 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
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 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 ”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 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
【解析】 【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 “蚕头雁尾 ”、 “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4.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BD 表述正确。 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五律 ”或 “七律 ”。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B.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巴黎圣母院》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C.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文集》,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谥号 “文正 ”,苏州
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诗人,他的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等。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
·雨果所著。故选 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6.下面对名著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西游记》。
B. 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小萝卜头都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
D. 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 D
【解析】 【分析】 D.分析有误,应该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以分为 法是 “赋 ”“比”“兴 ”。
B. 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
“风 ”“雅 ”“颂 ”,最常用的表现手
“信天游 ”的形式写成,使用
“大我 ”的革命感情。
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体现出诗人一种
C. 古 代的 年 龄 称 谓 ,按 从 小 到 大 排列 有 : 始 龀 、 弱 冠、 豆 蔻 、 而 立、 知 命 、 耳 顺 等。
D. 阿西莫夫,美国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代表作《基地》
《新疆域》等。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集 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学习加强记忆。始龀: 七八岁刚换牙的小孩儿,泛指童年。如:龀童
(七、八岁的小孩 ) ,龀年 (童年 ) ,龀岁 (童
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而立:男子三十 岁。知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知天命 ”不是听天由命、 所以, “五十而知天命 ”,
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耳顺:耳顺是六十 岁的代称。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
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 “花甲 ”、 “杖乡 ”(还乡之年)。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
C。
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知命、耳顺等。故选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古代年龄称谓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
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
7、 8 岁)、豆蔻( 12、 13
岁)、弱冠( 20 岁)、而立( 30 岁)、知命( 50 岁)、耳顺( 6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