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杜吉君
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6期
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良好的体育素养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不仅能自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还能做到指导他人参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形成,促进人的整体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利于学生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获得,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呢?
一、 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 体育课堂教学应重视德育渗透
小学各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既有一个好的身体又有一个好的品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三、 应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健身的习惯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长久地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培养终身健身的习惯。 四、 加强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自主锻炼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五、 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杜吉君,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