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泊船瓜洲》优秀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泊船瓜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喜爱,你们喜欢古诗吗? (学生:喜欢)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课件出示正确读音)并齐读全诗。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如(1):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如(2):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呢?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从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推敲”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 浓、 闹 红杏枝头春意( )。

{注:“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起、 动、 翻、 皱、 拂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这首词的头一句,也是全词最精彩的一句。作者用一个“皱”字,将春风吹拂而过,在水面上荡漾起细微波纹,使静景成为动景,把生活中常见的景色写活了。 }

2.自由填字: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五、总结延伸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附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靠家近—>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附: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二、选择题

2.

忧伤的国歌

房向东

①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②“全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墩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

③边吃饭边聊天。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你们几个,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他叫李某某。”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④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教,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⑤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⑥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⑦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 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③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④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我什么人也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听到她的声音,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她说了,她想家。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我感觉还是寻找梦?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①我们走了。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她说:“一路上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我们上车了。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她右手接着电话,左手上举着,晃动着,目送着我们远去,远去……

①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伦敦的风中。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有那么点儿,忧伤…… 1.请你梳理文章的情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吃饭时遇到女老板——( )——惊闻国歌——( )——送别 叮咛——( )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女老板“想家”的情感?

4.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之一便是“他乡遇故知”。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一喜事的理解。

1.聊天中得知女老板的身世,听女老板诉乡思,感受到手机里国歌的忧伤。

2.语言描写。表现出了女老板对我们离去的不舍,体现了她对祖国和国人的思念与热爱。 3.①在手机里灌装国歌。②回国在大街上转悠。③为店取名“金筷子”。④为“我们”送行。

4.文章中在伦敦开餐馆的女老板,遇见我们几个“国人”态度非常热情,和我们相聊甚欢,在“我们”告别之时非常依依不舍,这正应了古人之语:他乡遇故知。在他乡久居或旅游之时,因为和家乡不同的环境等因素,难免会感到孤独和忧伤,当遇到家乡人时难免会感到亲切和欣赏,所以这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结合本文言之有理即可。)

3.

一棵树,三堂课

查一路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诞三尺地抬头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妹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泊船瓜洲》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泊船瓜洲》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gqxv6j6h197tl37kuug5o77k30e1i00qu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