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解答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体解剖生理学

题号 题型 分值 一 填空题 20 二 选择填空 10 三 多项选择 10 四 判断题 15 五 名词解释 10 六 简答题 15 七 问答题 20 一、名词解释

1、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生理学中称为血压,血压的单位与压强的单位相同。 2、静脉角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其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两侧的静脉角均有淋巴导管注入。 3、去大脑僵直

如果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则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4、呼吸

呼吸是指集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主要是机体从外界空气中吸入O2和从机体内呼出CO2的过程。 5、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是指受试者禁食12 h之后,在室温20~25℃的环境中处于清醒、静卧、精神放松的状态)。 6、窦房结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心外膜的深面,由结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长椭圆形结构,是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能自动地发出节律性冲动,引起心房肌收缩,并将冲动传至房室结。 7、内囊

在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间由投射纤维经过而构成的白质结构称内囊,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向内的“V”形,可分为前脚(肢)、膝和后脚(肢)。 8、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若成年人心率每分钟以75次计算,每一个心动周期平均为0.8 s,其中心房收缩期约为0.1 s,心房舒张期约为0.7 s;心室收缩期约为0.3 s,心室的舒张期约为0.5 s。 9、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10、肾门

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 11、肺活量 在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包括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的总和,是肺在一次活动中的最大通气范围。 12、交感干

交感干上达颅骨,下达尾骨,在尾骨的前面,两干下端合并,终于奇神经节。椎旁节位于脊柱两侧,同侧椎旁节间借节间支连在一起,形成交感干。交感干上起自颅底,下至尾骨,两侧交感干下端于尾骨前方合并于奇节。交感干分颈、胸、腹、骶、尾五部,在交感干和脊神经间有灰、白交通支相连。 13、激素

激素就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一般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1 / 11

14、睾丸

睾丸为男性生殖腺,主要功能是产生男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15、肾实质

肾实质主要由大量弯曲走行的小管构成,这些小管与尿的生成有关,称泌尿小管。肾实质可分为浅层的肾皮质和深部的肾髓质。皮质富有血管,呈红褐色,皮质伸入髓质的部分称为肾柱。髓质色淡,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呈圆锥形,底朝向皮质尖端钝圆,伸向肾窦,称肾乳头,其上有乳头孔。 16、胸膜腔

脏壁两层胸膜在肺门处互相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密闭的、互不相通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17、肺门 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19、寰椎 第一颈椎称为寰椎,呈环状,没有椎体。 20、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下行传导通路的统称,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力,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和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以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生长激素有什么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GH)可促进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对机体各器官组织均有影响,尤其对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GH还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是机体重要的应激激素之一。 (1)促进生长 GH对机体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 (2)促进代谢 GH对代谢过程有广泛的影响,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升高血糖的作用。 2、胃液的成分与作用? (1)分泌入胃的液体称为胃液,其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胃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如黏蛋白(黏液)、消化酶(胃蛋白酶)、内因子等。 (2)胃液的作用 ①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将胃蛋白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提供使胃蛋白酶起作用的适宜的酸性环境,还能杀灭或抑制胃内的细菌。 ② 胃蛋白酶能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分解产物是胨,产生多肽或氨基酸较少。 ③ 黏液是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④ 内因子能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对小肠内的蛋白水解酶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使维生素B12免受破坏。 3、呼吸全过程的三个连续环节?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① 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二者合称外呼吸; ②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 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内呼吸。

2 / 11

4、经典感觉传导三个神经元组成? 经典的感觉传导道是由三个神经元的接替完成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髓神经节或有关的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神经元就在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内。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交叉到对侧然后在白质内上行到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

5、简述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 根据红细胞膜所含的凝集原(即血型抗原)的不同或有无而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① 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② 红细胞膜只含B凝集原的为B型; ③ 红细胞膜含A、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④ 红细胞膜不含A、B两种凝集原的为O型。 6、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它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脂肪组织和骨骼组织细胞。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促进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对血糖代谢的调节;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7、简答肾在冠状切面上肾实质的结构? (1)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2)肾皮质在肾实质的浅层,新鲜时呈红褐色,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3)肾髓质在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锥体的钝圆尖端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内。 (4)肾小盏围绕肾乳头,每侧约有7~8个肾小盏。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约有2~3个。由肾大盏合成一个扁平漏斗形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弯向下行,移行为输尿管。 8、简述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心脏射出的血液的体积,即每搏输出量与每分钟心率的乘积。凡影响到搏出量或心率的因素都将影响心输出量,心肌收缩的前负荷、后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而心肌收缩能力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心肌的前负荷、心肌的后负荷、心肌收缩性、心率。) 9、简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水和HCO3:HCO3中和胃酸、保护肠道粘膜,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2)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双糖、麦芽糖及其他产物。 (3)胰脂肪酶:将脂肪费结尾甘油和脂肪酸。 (4)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10、激素作用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1)信息传递作用; (2)相对特异性;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4)激素间有相互影响。 11、胆汁的产生与排放途径?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小管,流到左右肝管,在肝门附近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再与胆囊管合成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3 / 11

--

12、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1)组成: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密集排列形成的膜状结构。 (2)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3)游离面:某些细胞的游离面具有微绒毛,某些细胞的游离面具有纤毛。 (4)基底面:有基膜。 (5)无血管:其营养来自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应。 (6)含丰富的神经末梢。 13、消化管壁一般分为哪几层?胃底腺的主要细胞及其功能? (1)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一般可分为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2)胃底腺的主要细胞: ①壁细胞:分泌盐酸,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的作用;还分泌内因子,能促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②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经盐酸作用后,激活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参与分解蛋白质作用。 ③颈黏液细胞:产生黏液,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14、试述男性内生殖器的组成及功能。简述卵巢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1)男性内生殖器 ① 生殖腺(睾丸) 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男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② 生殖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 附睾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和储存精子,并使精子继续发育成熟,具有运动和受精能力。 ③ 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精囊腺的分泌物参与精液的合成。前列腺分泌乳白色的液体,为精液的主要成分,由排泄管排泄到尿道的前列腺部。尿道旁腺的分泌物经细长的排泄管排入尿道球部,参与精液的组成。 (2)卵巢 ① 卵巢位于子宫两侧,盆腔侧壁髂总血管分叉处的卵巢窝内,左右各一。卵巢呈扁卵圆形,分上、下两端,前、后两缘和内、外侧面。上端借卵巢悬韧带连于盆壁,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卵巢后缘游离;前缘借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前缘中部有血管、神经等出入,称卵巢门。 ② 卵巢表面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上皮深面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称白膜。卵巢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皮质较厚,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和黄体等。髓质由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构成。 ③ 功能:卵巢为女性生殖腺,是产生女性生殖细胞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 15、简述肾单位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个肾有100万~15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呈球形,又称肾小球,位于肾皮质和肾柱内。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肾小体有2个极,在微动脉进出的一端为血管极,与近曲小管相连的一端为尿极。 肾小管是一条细长而弯曲的上皮性管道,由肾皮质伸入肾髓质,再返回肾皮质,起于肾小囊,连于集合管。按其位置、形态和功能,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3部分。

4 / 11

16、12对脑神经名称、连接脑的位置,功能及分布? 脑神经是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三叉神经分别由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组成。 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具体是:嗅神经经过筛板进入颅腔;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经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经圆孔,下颌神经经卵圆孔进入颅腔;面神经、位听神经经内耳门进入颅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孔进入颅腔;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内口进入颅腔。 第一对叫做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 第二对叫做视神经,主管眼睛的视物功能。 第三对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 第四对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 第五对三叉神经,此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大的感觉神经又分为三支:第一支叫做眼支,主要负责眼裂以上之皮肤、粘膜的感觉,如额部皮肤、睑结膜、角膜等处的感觉。第二支叫做上颌支、主管眼、口之间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颊部、上颌部皮肤、鼻腔粘膜、口腔粘膜上部及上牙的感觉。第三支叫做下颌支,主管口以下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下颌部皮肤、口腔粘膜下部及下牙的感觉。 第六对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第七对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 第八对位听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第九对舌咽神经,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第十对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 17、激素的作用机制? (1)受体位于膜上的激素作用机制 ①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 A、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传递途径 B、以磷脂酰肌醇代谢物及钙离子为第二信使的信号传递途径 C、鸟甘酸环化酶型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 ② 酶偶联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 A、酪氨酸激酶型受体的信号转导 B、酪氨酸激酶偶联型受体的信号转导 C、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型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 (2)受体位于细胞内(核或胞质)的激素作用机制

5 / 11

三、问答题

1、试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心肌动作电位的复极化和超射是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的结果。 0期除极化开放的Na+通道是一种特殊的快通道,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快,这些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快反应动作电位,产生快速除极化的这些心肌细胞则称为快速反应细胞。 1期组成了一个早期短暂的复极化,从波形上可见在锋电位和平台之间存在一个切口,它主要是K+负载的瞬时的外向电流,它是心室肌细胞1期复极化的主要原因。 2期平台期的形成主要是由K+携带的外向电流和主要由Ca2+形成的内向电流同时存在,内流的Ca2+与外流的K+达到平衡的结果。内流的Ca2+主要是通过一种称为L型的Ca2+通道进入胞内的,此通道失活缓慢,内向电流持续时间长,故称L型通道。K+通道种类较多,此期的外向电流是通过Ito、IKI和IK通道形成的。 3期为快速复极期,历时100~150ms,膜电位由0mV快速下降至静息水平,主要是由于Ca2+通道的关闭和K+通过各种不同K+通道进一步外流所致。 4期是静息电位时期,离子的跨膜转运仍在活跃进行。这是由于在动作电位期间进、出细胞的各种离子通过各种离子泵的主动转运,恢复它们在静息状态时的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Na+和K+可通过Na+-K+泵转运,Ca2+是通过Na+-Ca2+交换和Ca2+泵进行的。Na+-Ca2+交换是通过位于膜上的双向转运蛋白Na+-Ca2+交换载体进行的,通过继发性转运方式,将3个Na+转运进细胞,同时将1个Ca2+排出细胞。 2、试述内环境是如何稳定的?有何意义? (1)内环境

机体中绝大多数细胞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中。在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从胞外液获取O2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将CO2和其他代谢产物排入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约3/4为组织液,分布在全身的各种组织间隙中,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细胞外液的1/4为血浆,分布于心血管系统,血浆与血细胞共同构成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 (2)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等。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① 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 ③ 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3)意义

细胞的生存对于内环境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6 / 11

3、试述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是如何被小肠消化吸收的?

(1)糖的吸收

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已糖的吸收很快,而戊糖则很慢。在已糖中,又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它可逆着浓度差进行,能量来自钠泵,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纹状缘上存在着一种转运体蛋白,它能选择性地把葡萄糖和半乳糖从纹状的肠腔面运入细胞内,然后再扩散入血。各种单糖与转运体蛋白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导致吸收的速率也不同。转运体蛋白在转运单糖的同时,需要钠的存在。一般认为,一个转运体蛋白可与两个Na+和一个葡萄糖分子结合。由此可见,钠对单糖的主动转运是必需的。用抑制钠泵的哇巴因,或用能与Na+竞争转运体蛋白的K+,均能抑制糖的主动转运。

(2)蛋白质的吸收

无论是食入的蛋白质(100g/d)或内源性蛋白质(25~35g/d),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经煮过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易于消化,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就被迅速吸收,未经煮过的蛋白质和内源性蛋白质较难消化,需进入回肠后才基本被吸收。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性的。目前在小肠壁上已确定出3种主要的转运氨基酸的特殊运载系统,它们分别转动中性、酸性或碱性氨基酸。一般来讲,中性氨基酸的转运比酸性或碱性氨基酸速度快。与单糖的吸收相似,氨基酸的吸收也是通过与钠吸收耦联的,钠泵的活动被阻断后,氨基酸的转运便不能进行。氨基酸吸收的路径几乎完全是经血液的,当小肠吸收蛋白质后,门静脉血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即行增加。

曾经认为,蛋白质只有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但近年来的实验指出,小肠的纹状缘上还存在有二肽和三肽的转运系统,因此,许多二肽和三肽也可完整地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而且肽的转运系统吸收效率可能比氨基酸更高。进入细胞内的二肽和三肽,可被细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完整的蛋白质是还可被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许多实验证明,小量的食物蛋白可完整地进入血液,由于吸收的量很少,从营养的角度来看是无意义的;相反,它们常可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反应,对人体不利。 (3)脂肪的吸收

在小肠内,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混合微胶粒,然后透过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静水层到达细胞的微绒毛。在这里,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又逐渐地从混合微胶粒中释出,并通过微绒毛的细胞膜进入上皮细胞,而胆盐则被留在肠腔内继续发挥作用。长链 (含12个碳原子以上)脂肪酸及甘油一酯进入上皮细胞后,在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再以出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外组织间隙,然后扩散至淋巴管。中、短链 (含12个碳原子以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进入淋巴管。由于动、植物油食物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很多,所以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

7 / 11

4、心脏的位置及作用?心脏瓣膜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居正中矢状切面的左侧,1/3在其右侧。上方有出入的大血管;下方是隔;两侧借纵膈胸膜与肺相邻;后方临近食管、胸主动脉等;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覆盖,只有一部分与胸骨体和左侧第1~4肋软骨直接相邻。 (2)心脏的作用 心脏是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内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作用犹如泵,它收纳由静脉回心的血液,同时又把血液射入动脉,从而推动血液循环。 (3)心脏瓣膜: ① 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 ② 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 ③ 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 ④ 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作用:两侧的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是同步的,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射入动脉;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射入心室。 5、试述终尿的形成过程?试述尿浓缩和稀释?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① 肾小球的滤过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 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 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尿浓缩和稀释 实验表明,肾皮质部位的细胞外渗透压与血浆相等,而进入肾髓质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且从外髓部至内髓部存在很大的渗透压梯度,越向乳头部,渗透压越高,可高达血浆渗透压4倍。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促使尿液得以浓缩的生理学基础。在抗利尿激素作用下,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高,小管液中的水分被髓质高渗不断吸出管外,管内溶质浓度不断增高而形成高渗的浓缩尿。若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不易吸收,同时由于Na+不断被主动重吸收,则可使尿液渗透压下降,形成稀释尿。因此,肾髓质高渗梯度及抗利尿激素的存在,是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是决定尿液浓缩程度的关键因素。

8 / 11

6、骨按形态分几类?骨髓几类,各有何功能?关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上肢骨的组成? (1)根据形态,可将全身骨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① 长骨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包括一体两端。体又名骨干,内有髓腔;两端膨大部分称骺,具有光滑的关节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覆盖。 ② 短骨 形似立方体,分布于手腕和足部,如腕骨和跗骨等。 ③ 扁骨 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颅腔、胸腔和壁。如颅盖骨、胸骨和肋骨等。 ④ 不规则骨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筛骨等。 另外,在某些肌腱和韧带内,有一些形如豆状的小骨,称籽骨,在运动中可减少摩擦,并能改变力的方向。 (2)骨髓充填在长骨的髓腔及骨松质的间隙内,质地柔软,富有血管,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5~6岁以后,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取代,转化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髂骨、胸骨等处骨松质间隙内的骨髓终身为红骨髓,临床上躲在这些部位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以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疾病。 (3)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结构称骨连结,按连结形式不同,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相连,在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能做不同程度的运动。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3部分。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关节的运动有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环转等。 (4)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较细小,每侧32块,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 ① 锁骨 呈“~”形弯曲,横置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在体表均可摸到。锁骨内侧2/3段凸向前,外侧1/3段凸向后。 ② 肩胛骨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背部的外上方。肩胛骨前面微凹,称肩胛下窝;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嵴,称肩胛冈,其外侧端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肩胛骨下角平对第七肋,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外侧角肥厚,上有微凹的关节面,称关节盂。 ③ 肱骨 肱骨位于臂部,可分为上、下端和体3部分。肱骨上端膨大,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V”字形的三角肌粗隆,其后下方有一条从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沟内有桡神经行走,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此神经。肱骨下端前后略扁,其内、外两侧的突起,分别称内上踝和外上踝。内上踝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沟内有尺神经经过。肱骨下端外侧部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与尺骨相关节的肱骨滑车。在肱骨滑车的后上方有一深窝,称鹰嘴窝。 ④ 桡骨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较细小,较桡骨头。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微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周缘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相关节。桡骨体呈三棱柱状。桡骨下端左右较宽,其外侧向下突出的部分称为桡骨茎突。下端内侧面上的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的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⑤ 尺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上端前面有一半月形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上、下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鹰嘴和冠突。冠突外侧面的浅凹称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尺骨体呈棱柱状。下端称尺骨头,周缘的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的后侧有向下伸出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⑥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腕骨8块,排列成近、远侧两列。近侧列由桡侧到尺侧依次是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是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掌骨5块,从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指骨14块,拇指只有2节指骨,其余各指均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9 / 11

7、述人体体循环? 当心室收缩时,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鲜红色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此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后,血液变成含有代谢产物及较多二氧化碳的暗红色的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途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 体循环的血管包括从心脏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以及返回心脏的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及其各级属支。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沿动脉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然后汇入小静脉,大静脉,最后经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体循环静脉可分为三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背部等处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的静脉血液管道。 【答题要点】 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沿着各级动脉分支运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 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的功能是把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把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8、述人体肺循环? 经体循环返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干,经其各级分支最后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血液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后,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途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 肺循环的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内的血液为静脉血。右心室的血液经肺动脉只到达肺毛细血管,在肺内毛细血管中同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血液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肺静脉回左心房。 由于心被中隔分为左、右两半,所以动、静脉血完全分流不相混合。左心房和左心室因含动脉血,称动脉心(左半心);右心房和右心室因含静脉血,称静脉心(右半心)。体循环起于左半心止于右半心,而肺循环则起于右半心止于左半心。两循环通过左、右房室口相连续成为完整的血液循环。 【答题要点】 起自右心室,由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开始肺循环。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 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的功能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则经肺泡进入血液,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0 / 11

9、简述肾的外形和位置,肾在冠状切面上肾实质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结构? (1)肾的外形 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红褐色,可分为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和上、下两端。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由肾门凹向肾内,有一个较大的腔,称肾窦。肾窦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2)肾的位置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3)肾在冠状切面上肾实质的结构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2部分。肾皮质主要位于肾实质表层,富有血管,新鲜标本呈暗红色。肾皮质深入肾髓质内的部分,称肾柱。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称淡红色,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呈圆锥形,底部朝向肾皮质,尖端钝圆,突入肾小盏,称肾乳头。肾乳头上有10~30个小孔称乳头孔,为乳头管的开口。肾生成的尿液,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包绕在肾乳头周围的漏斗状膜性管道,称肾小盏,共7~8个;相邻的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4)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个肾有100万~15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呈球形,又称肾小球,位于肾皮质和肾柱内。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肾小体有2个极,在微动脉进出的一端为血管极,与近曲小管相连的一端为尿极。肾小管是一条细长而弯曲的上皮性管道,由肾皮质伸入肾髓质,再返回肾皮质,起于肾小囊,连于集合管。按其位置、形态和功能,依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3部分。 10、心表面有哪些沟?并有何意义?供应心脏的动脉及其分支分? 心的表面有3条浅沟,即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沟内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冠状沟近乎冠状位,靠近心底处,几乎环绕心一周,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在表面的分界标志。在心室的胸肋面和隔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分别称为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两沟在心尖的右侧相遇,此处略凹陷为心尖切迹。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标志。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区域称房室交点。 心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它们均发自升主动脉起始部。 ① 右冠状动脉 在左右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向右后行,至房室交点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隔面的一部分、室间隔后1/3、窦房结和房室结。 ② 左冠状动脉 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左冠状动脉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室间隔2/3的窦房结。 11 / 11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解答 - 图文

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号题型分值一填空题20二选择填空10三多项选择10四判断题15五名词解释10六简答题15七问答题20一、名词解释1、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生理学中称为血压,血压的单位与压强的单位相同。2、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gqh97qf4c79ew80p2u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