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XX教育局1号文件、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结合我校实际,做好疫情后心理防控工作,为我校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一学期的心理健康工作结束,学校心灵港湾秉承着帮助学生做好复课后校园学习心理调适、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和健全人格的目标,努力提升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从学校层面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身心健康保障。
在校领导和德育处支持下,心灵港湾着手多项工作的开展,包括开设心理课、开展校园心理节活动、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委员培训、心理教研组、心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具体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1.开设心理课,抓住心育主阵地,注重预防和发展。本学期通过心理微课、线上心理课、心理班会课、约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课,促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常规化。本学期累计开展了173课时心理微课、心理班会课、约课。
2.重视心理辅导,关爱学生健康。定时开放心灵港湾,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并通过班主任和心理委员观察获得咨询反馈。本学期累计咨询40余次,经反馈,14人经过辅导行为有明显改善,撰写案例报告37份。此外,开设心语信箱回信服务,本学期回信5封。
3.开展心理节活动,拓宽心育途径。为响应XX省文明办、XX省广电总台“花开阳光下 抗疫’心’动力”首届XX省未成年人心理健
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开展以“阳光交往 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校园心理节活动。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面向各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如运用“心晴”广播宣传协助学生调适心理、黑板报和年级心理展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天下午眼保健操时间的“静心呼吸 积极赋能”的冥想训练、组织七年级学生观看复学心理第一课《人生的“疫苗”》、八年级“给一年后自己的一封信”和青春仪式暨入团仪式、七八年级青春期性教育课、九年级考前心理辅导课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的宣传开展,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4.心理委员培训,协助一线教师(包括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及时识别、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网的初级防护网。疫情后回归校园,较多学生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委员会谈,减少人群聚集量,收集各班级信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根据心理委员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本学期评选出14名优秀心理委员。
5.重视危机干预工作。本学期心理辅导室累计处理危机个案3例转介至心理中心4次。心理教师对七(5)班帮助有双相情感障碍女生的5位学生谈话,预防“维特效应”对班级的负面影响。
6.重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本学期“心晴”广播助力学生调适心理11次;充分运用学校公众号和网站宣传平台,累计发布公众号报道及科普文章12篇、学校网站报道24篇。此外,心灵港湾添置心理图书、杂志,供师生借阅;多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学校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师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
1.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以班主任工作为重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班主任老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一方面,班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等棘手问题,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协助班主任一起处理,面向班级开设相应主题心理课,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本学期为保障帮他人处理自伤伤口的5名学生心理健康而进行个别辅导。另一方面,学生发生重大事件,协助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对班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本学期针对班级男生说黄色信息在七(9)班开设《我是好男生 我是好女生》主题班会课1节。
2.重视危机防控,做好危机干预。心理辅导室与班主任积极沟通,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本学期心理辅导室协助班主任做好危机干预3次。
3.建设心理教师队伍。本学期心理教研组开展了《青少年冲突家庭的系统治疗——透过案例看系统,运用系统看家庭》、《反思的爱——反思性养育课程学习分享》线上培训和《不成熟的父母》读书分享活动,提升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组内心理教师和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老师们组成青春期性教育导师为七八年级学生带来青春期性教育课;心理教研组内蒋莉苹老师积极尝试危机干预辅导1次,并开展朋辈督导,促进心理教师成长;本学期2名教师申请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证,进一步激励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研究学习。
4.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心理教师成长。本学期,专职心理教师姚莹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张磊心理名师工作室七年级教案制作和公众号文章撰写、参与《反思的爱——反思性养育课程学习分享》讲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