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数学科)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上海卷)考试是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需要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
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
2016 年上海市高考报名要求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数学科高考旨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具体考查目标为:
I . 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I. 1 理解或掌握初等数学中有关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 I. 2 领会集合、对应、函数、算法、数学建模、极限、概率、统计、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解与组合等基本数学 思想,掌握坐标法、参数法、逻辑划分、等价转换等基本数学方法。
I. 3 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画图和推理;掌握数学阅读、表达以及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基本技能;会使用函数型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
II . 逻辑思维能力
II . 4 能从数学的角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II . 5 具有对数学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II . 6 会进行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II . 7 会正确而简明地表述推理过程,能合理地、符合逻辑地解释演绎推理的正确性。 III . 运算能力
III . 8 理解数和式的有关算理。
III . 9 能根据法则准确地进行运算、变形。
III . 10 能够根据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III . 11 能通过运算,对问题进行推理和探求。 IV . 空间想象能力
IV . 12 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的图形。 IV . 13 能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
IV . 14 能正确地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和相互关系。 IV . 15 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形。
IV . 16 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图形的性质进行研究。 V .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V . 17 能自主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知识(概念、定理、性质和方法等),并能初步运用。
V . 18 能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当的解题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V . 19 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有关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或其他学科的问题,并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VI . 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
VI . 20 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
VI . 21 能运用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寻找数学对象的规律和联系;能正确地表述探究 过程和结果,并予以证明。
1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VI . 22 在新的情景中,能正确地表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能在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较简单的问题得出一些新颖的(对高中学生而言)结果。
三、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
1 . 题型
整卷含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分值占总分的
50%左右,解答题的分值占总分的50%
左右。
2 . 考试目标和内容占总分的比例
按测量目标划分,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占 40%左右,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占 20%左右。
40% 左右,分
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探究与创新能力占
按课程内容划分,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占
65%~ 70%,图形与几何占 30%~ 35%。
3 . 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题按相对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这三种难度的试题分布在各题型当中,且它们的分值原则上分别占
总分的 40%、40 %、 20%左右。 4. 考试形式和试卷总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试卷包括试题纸和答题纸(样张见附件)两部分,考生应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试卷总分为 150 分。
5.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6. 携带计算器的规定
根据沪教考院高招 [2002]38 号文件:“对带入考场的计算器品牌和型号不作规定,但附带计算器功能的无线通讯工
具、记忆存储等设备和附带无线通讯功能、记忆存储功能、具有图像功能的计算器不得带入考场。”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 本学科考试将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2004 年 10 月第 2 版)的安排,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水平层级
基本特征
记忆水平
能识别或记住有关的数学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能在标准的情景中作简单的套用,或按照示例进行模仿
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知道、了解、认识、感知、识别、初步体会、初步学会等
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领会知识的本质,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转换方式正确表达知识内容;在一定的变式情境中能区分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会把简单变式转换为标准式,并解决有关的
解释性
理解水平
问题
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说明、表达、解释、理解、懂得、领会、归纳、比较、推测、判断、转换、初步掌握、初步会用等
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及其内容、形式的变化;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或作归纳假设进行探索,能把具体现象上升为本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会对数学内容进行扩展或对数学问题进行延
探究性
伸,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性、完整性、简捷性作有效的思考
理解水平
用于表述的行为动词如:掌握、推导,证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解决问题、会用、总结、设计、评价等
2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文、理科共同考查内容和要求
要求
记忆水平
解释性理解水平
懂得元素及其与集合的关系 符号
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 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方程与代数
内容
探究性理解水平
集合 及其表示
知道集合的意义
认识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
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
合
掌握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 掌握子集的概念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 等运算
子集
一
交集、并 集、补集
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
、 集
合
命题的 四种形式 充分条
了解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及其 运用
了解集合与命题之间的联系
理解否命题、逆否命题 初步掌握命题的四种形式及 其相互关系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
能在简单的问题情景中判断 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充 分必要性
理解集合知识与逻辑关系之 间的联系
与 命
件、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
题
条件
子集与 推出关系
知道子集与推出关系之间的联 系
能用集合思想、集合语言表述和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及其证明
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规 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 能加以证明
会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
会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简 单的不等式
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基本 思路及其表达
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于解决简单的 问题
基本
二
、 不 等 式
不等式
一元二次
不等式 (组 )
理解不等式、方程和函数之 间的联系
初步会用不等式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不等式、方程和函数之 间的联系
初步会用不等式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的解法
分式不等 式的解法
掌握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3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要求
记忆水平
解释性理解水平
内容
探究性理解水平
二 、 不 等
式
含有绝对值的 不等式的解法
理解不等式、方程和函数之 间的联系
初步会用不等式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可化为形如:
f ( x) <a 或
| f1 ( x) | | f2 (x) |的绝对值不等式的
f ( x) 、 f1( x) 、 f2 (x)
解法,其中
是一次多项式
三 、 矩 阵 与 行 列 式 初 步
矩阵
理解矩阵的意义
会用矩阵的记号表示线性方程组
掌握二阶、三阶行列式展开的对角线法则,以及三阶行列式按照某一行(列)展开的方法
二阶、三阶 行列式
理解行列式的意义
会用二阶或三阶行列式表示相应的特殊算式
二元、三元
掌握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法(用行列式表示)
线性方程组
解的讨论
会对含字母系数的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进行讨论
四 、
算 法
算法的含义
了解算法的含义
理解算法思想
理解程序框图的逻辑结构:
程序框图
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初 步
理解一些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数列、数列的项、通
数列的 有关概念
项、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
五 、
等差数列
数列、常数列等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
数 列
与
公式
等比数列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
数 学 归 纳 法
公式
简单的 递推数列
理解直观描述的数列极限的 意义
无穷等比数列
各项的和
会解决简单的递推数列的有关问题(简单递推数列主要指一阶线性递推数列)
数列的极限
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会求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4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要求
记忆水平
解释性理解水平
内容 数列的实际 应用问题
探究性理解水平
会用数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 数 列 与 数 学 归 纳 法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并会用
数学归纳法
知道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简单命题和整
除性问题
领会“归纳—猜测—论 证”的思想方法
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归纳、猜 测、论证的能力
归纳—猜测
—论证
函数与分析
要求
内容
记忆水平
解释性理解水平
理解函数的概念
探究性理解水平
函数的 有关概念
一 、 函 数 及
函数关系
熟悉函数表达的解析法、列表 法和图像法
懂得函数的抽象记号以及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的集合表示
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方法
在简单情形下能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运算
理解两个函数的和与积的概念
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地用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会分析变量并建立函数关系
其 基 本 性
的建立
会建立具有实际背景的简单问题的函数模型
能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
能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零点、最大和最小值等基本性质进行解析研究掌
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描绘函数
质
函数的 基本性质
的图像
能从解析的角度理解函数的奇
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反映这些基
本性质的图像特征
掌握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偶性、单调性、零点、最大和最 小值等基本性质
会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
二、 指数
函数
知道幂函数的概念
幂函数、
二次函数
(所研究的幂函数 的幂指数
a
掌握简单的幂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
1112 3 2
2, 1, , , ,1,2,3
与对 的性质数函 数
)
理解指数函数的意义 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价值
指数函数的性
质与图像
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5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