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历史,让文博旅行不留遗憾
文博旅行是最近几年的热点。但文博旅行生涩难懂,不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游客往往会有走马观花、索然无味的遗憾,正可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比如到了兵马俑若是你不听讲解,那这次旅程必然会是一头雾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区,距离陕西历史博物馆45千米左右。那个地址是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觉,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和旅行圣地。每一个俑坑、每一件兵马俑都充分展现了远在2300年前那个第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的鼎盛与壮大。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批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佳誉的秦始皇兵马俑,为游客提供了最就近、最便利的参观环境。
在兵马俑方阵身后,有一面独特的墙面,这确实是闻名的“兵马俑千人千面墙”,它聚集了数百副不同相貌的兵俑面孔。许多游客常常伫立于此,寻觅与自己长相相近的面孔。让人惊奇的是,在此“撞脸”的现代明星很多。
认真观看这些兵俑,咱们会发觉他们大体上都是单眼皮。怪不得人们常说“最先汉人都是单眼皮”。而唐宋以后的古迹画像中,显现了愈来愈多的双眼皮,听说这是五代十国时期,胡汉民族彼此融合的结果。
《中国历史密码》中有集合了文字、语音、视频、图片多种媒体展现形式。内容丰硕、多彩、鲜活,可谓一应俱全,知识性、趣味性强。阅读此书,似乎一副华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进展历史画卷浮现眼前。
《中国历史密码》中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千姿百态的兵马俑
彩绘跪射俑
1999年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通高128厘米,身穿战袍,外披恺甲,头顶右边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躯体右边作握弓弩待发状。该俑雕塑手法高度写真,整个形体的比例同真人大小,衣纹和恺甲伴着体态的转变而曲转,富有韵律感的线条,衬托着人物的动态。纤细的缕缕发丝酷似真发,令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 在目前发觉的秦俑中,它是唯一的一件绿脸俑(俑脸部、颈部、双耳均为浅绿色),具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
立射俑
立射俑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弩兵方阵内,高178厘米,为不穿恺甲的轻装步兵。该俑左足向左前跨出半步,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后绷,双足略呈“丁”字形站立:左臂向左侧半举,掌心向下,右臂横屈胸前,手掌伸张;头和躯体微向右边转,昂首凝望左前方,做出拉弓射击的预备姿势,造型准确,形象传神。
立射俑反映了秦朝弓弩兵的作战方式,其与跪射武士俑相配合,生动刻画了远射作战的情形。 箕踞姿俑
此俑为秦始皇陵七号陪葬坑出土的姿态各异的15件陶俑中的一件。“箕踞”意为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古时箕踞姿是一种不拘礼节、不礼貌的坐姿,对这些姿态奇异的陶俑的身份及功用,专家们目前尚没有定论。依照挖掘时的墓葬环境,有些专家推测可能是乐工休息时的坐姿,也可能这些陶俑正在编织网状物用来捕捉水中的动物。 石铠甲
1998年在秦始皇陵寝发觉了石质恺甲坑。由石质作成的恺甲极为少见,也极为震撼。这是一件恢复后的石铠甲。通长75厘米,重达百余千克,用扁铜条联缀612片甲片而成。看似简单,事实上制作工艺极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