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掌门1对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一】

一、四种不同事物的两两比较 l.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2.两支粉笔与一盒粉笔。

3.两个田径运动员一快一慢地跑步。 4.两杯水冷热不同。

【提问】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

【点拨】1.长短不同。2.多少不同。3.快慢不同。4.冷热不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比较随处可见,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测量。

二、用投影片显示三张图。 【提问】图l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 图2方框中四条边是否是直线? 图3中横线是否平行?

【点拨】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用尺加以确认。

【小结】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导语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有一座古代的太阳钟,叫日晷。日晷也叫日规,是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一种仪器。我国古代的日晷,常用一个石制的圆盘当钟面,圆盘中心有一根铁针。日晷倾斜的安置在石座上,钟面的分度是十二个时辰,看到指针在钟面上的投影,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然后,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文件,让学生感知各种计时工具和长度的测量工具。介绍各种工具的发展变化,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身边的事物。

【导语三】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测量——是一种科学的比较

在图中,有a、b两线段,你能说出线段a比线段b长多少吗?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用尺量一下就知道了,可是在古代它却是个大难题,其关键是当时没有比较的标准。

我国夏禹以自己身高定为一丈,一丈的十分之一定为一尺,英国查理曼大帝以自己的足长定为一英尺。

【点拨】这些传说,揭示了一个道理:要合理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测量单位。

又传说,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单位,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瘦的说有10围,胖的说只有7围,结果争执不下。

【点拨】这个传说,又揭示了一个道理:要精确地进行测量,测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二、测量单位

【说明】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和时间单位规定是: (1)长度的单位——“米”,符号是m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1-2

1km=10m ldm=10m 1cm=lOm

-3-6-9

lmm=10m 1μm=10m 1nm=lOm (2)时间的单位——“秒”,符号是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s)”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等

33

1h=60min 1min=60s 1s=10ms 1ms=10μs

【想一想】(1)lcm等于多少纳米? 1dm等于多少微米?

(2)12 min等于多少小时? 720s等于多少小时?

三、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

【说明】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则要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精确测量时,人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等,测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或停表等。

四、测量活动

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 (1)正确使用刻度尺。

【点拨】①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④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⑤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准确值为2.6,估读值为0,单位为cm。物体长度为2.60 cm。 (2)将测量结果填人下表

长度f/cm 宽度b/c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活动2:长度的估测。

【做一做】估测黑板的长度和宽度 【提示】可以多请几位同学估测 (1)将估测的长度和宽度填入下表 甲 乙 丙 (2)看看哪位同学的估测值接近测量值。 【讨论交流】怎样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长度/m 宽度/m

活动3:时间的测量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人们是怎样估测时间的? 【点拨】教师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请一部分学生用停表来测量老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问,另一部分学生用手表测量时间。记下停表和手表测量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用停表或手表先测脉博跳动10次所需时间(学生测时间,教师报跳动次数)。然后用脉搏跳动次数来估测学生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的时间,将结果记录在黑扳上。

四、误差

我们从黑板上的记录发现虽然测的是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但每一次测量结果都不相同。请同学们发表不同看法找出原因。 (1)什么叫真实值?

【点拨】每个物体的长度都是一定的,这个长度称为真实值。 (2)什么叫测量值?

【点拨】通过测量得到的值叫做测量值。 (3)什么叫测量误差?

【点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测量误差。 (4)减小误差的方法

【点拨】通过我们的测量活动,又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现在我们知道了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测量单位

【例1】(20XX年四川)“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 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 )

A.一个人的身高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解析】1.76×109nm=1.76m 【答案】A

【变式题】小明同学测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你补上合适的单位: (1)张华同学身高174.0 . (2)硬币的厚度为2.O . (3)人的头发直径为70 .

【解析】本题是一种考查能力的题目,要求我们了解周围常见物体的大致长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1 m,1 dm,1 cm,1 mm的具体长度,再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应的长度与长度单位进行比较,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相应的结果,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答案】(1)cm (2)mm (3)μm

类型之二:长度测量

【例2】(20XX年黄网)如图所示,4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

【解析】A项刻度没有贴近所测直线,B项零刻线没有对准被测长度始端,D项刻度尺没有与所测直线平行. 【答案】C

【变式题】(20XX年济南)如图所示,分别用上下两把刻度尺甲、乙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 刻度尺测量准确度高,甲的测量结果可精确到 ,测量结果是 ,乙的测量结果可精确到 ,测量结果是 。

【答案】甲;1 mm;6.65 cm;1 cm;6.6 cm

【例3】(20XX年黄冈)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 ( ) A.估读时造成的偏差

B.刻度尺的精密程度不同造成的偏差 C.刻度尺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偏差 D.实验方法不同造成的偏差

【解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跟测量的人有关,二是跟测量的工具有关.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测量的人估读时造成的误差. 【答案】A 【变式题】小明用一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4次,L1=25.79 cm;L2=25.80 cm; L3=25.81 cm;L4=25.82 cm,问物理课本的长度是多少?

【解析】本题求物理课本的长度,如果只对其测量一次,误差可能比较大,于是对同一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其结果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在运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测量误差时,计算结果的数据所取的位数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是平均值所取位数必须与测量值位数相同,才符合测量值的要求,才可以作为测量结果.这是因为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已经不准确),所以它后面数字就没有意义了;计算平均值时,估计数值的下一位仍要算出,然后四舍五入保留到估计数字所在单位. 可能有少数同学认为在上述四次测量中第一次测量是错误的,计算其平均值时应除去.其理由是,四次测量中,三个读数的倒数第二位数字都是8,则25.8是准确读数,而L1的倒数第二位数字是7,说明L1是个错误值,是无效的.这是没有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结果,通过对测量值的分析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这样0.79 cm,O.80 cm,0.81 cm,O.82 cm的差异仅在最小刻度值(1 mm)的范围内,于是25.79 cm的测量值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这个测量值并没有错误,如果这个测量值在25.69 cm至25.89 cm的范围之外,该测量值必错无疑.

【答案】已知:L1=25.79 cm,L2=25.80 cm,L3=25.81 cm,L4=25.82 cm

0g2eu2v0xt03ypi6bk157e16g2f50200ou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