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免疫(名词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二章:

简答题: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1.免疫 (immunity) :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机体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护作用的。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第三章 :抗原 1.抗原(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的抗原 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对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直接杀伤靶抗原

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人体内抗体和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补体激活。激活的补体释放趋化物质,吸引大量白细胞向细菌周围聚集,白细胞进一步将细菌吞噬,并在白细胞内将细菌破坏和杀灭的过程 第五章:补体系统

1.补体(complement):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的成分 第六章 :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作用。 2.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

3.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同一细胞,且二者邻近,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1.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2.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多基因性(Polygenic):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在排斥中起主要作用,是移植物不相容的主要决定者,且结构上为基因复合体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1、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Tn):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

2、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介导再次免疫应答,接受抗原刺激后可迅速活化并分化为记忆性T细胞和效应T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

1.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胞膜免疫球蛋白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a(CD79a)/IgB(CD79b)异源聚体组成。 第十二章 :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1.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分化功能,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可增生分化产生多种功能不同的血细胞。

2. 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由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而形成,包括多能定向干细胞和单能定向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的子代细胞之间的过度类型。 3.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

1

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的重链抑制了另一条染色体重链基因的重排。 第十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辅佐细胞。

2.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在与T细胞接触的过程中,被T细胞识别,从而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的过程。 3.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4.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细胞内合成的抗原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1. 协同刺激信号 (co-stimulatory signal):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 第十八章 :免疫耐受

1.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的现象。 2.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先天缺陷、X线照射、免疫抑制药物及抗淋巴细胞血清的作用,导致免疫活性细胞发育缺陷或增殖分化障碍,从而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

2.变应原(allergen):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3.减敏疗法:短时间小剂量多次注射变应原使体内致敏靶细胞分期分批脱敏,以致最终全部解除致敏状态。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填空题

1.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甲状腺球蛋白、 精子 、眼晶状体 都属于隐蔽抗原。

2.当自身免疫超越了生理限度,对自身组织和抗原造成病理损伤并出现 功能障碍 ,引起临床症状时,称为 自身免疫病 。

3.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和 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两大类。属于前者典型的疾病有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 、 多发性硬化症(MS) 等;属于后者典型的疾病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1.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肿瘤细胞呵正常细胞组织均可表达的抗原,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是明显增高。

2.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or 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TSTA or tumor rejection antigen,TRA):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3.胚胎性抗原(fetal antigen)★: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但当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 第二十五章: 免疫防治

1.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机制,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3.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

简答

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2.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见概念。

(2) 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

2

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3.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

(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高变区。

(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IgG、JgA、J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分别为VH、CH1、CH2、CH3;IgM、IgE的 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CH4区。L链有二个功能区,分别为VL和CL。VL与VH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与CH1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CH2、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的结合部位,IgG的CH3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结合。 5.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异同。

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 区别点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 IgG1~3或IgM 脂多糖、酵母多糖、 MBL 与Ag复合物 凝聚的IgA和IgG4 参与成分 C1~C9 C3,C5~C9, B、 同经典途径 P、D因子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4b2b3b C3bnBb 同经典途径 +++所需离子 Ca2 Mg2 Mg2 同经典途径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非特性免疫,在 同经典途径 在感染后期发作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用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6.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7.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①细胞因子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5~30kD)的分泌性糖蛋白;②天然的细胞因子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③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可为双体或三体形式;④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也无MHC限制性;⑤细胞因子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效应,极微量的细胞因子就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⑥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⑦细胞因子作用时具有多效性、重叠性以及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

3

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⑧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及内分泌形式在局部或远处发挥作用。

8.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 ★★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 如IFN、TNF等。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9.MHC 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 :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器官或组织细胞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抗原可作为异己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

(2) 抗原提呈作用。在抗原提呈细胞内,MHC分子通过抗原肽结合区与胞浆内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体,经转运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可被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识别结合,完成抗原呈递,启动免疫应答。

(3) 制约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时,只有当二者MHC分子一致

时, T细胞才能被激活,即细胞间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CD4Th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Ⅱ类

分子的制约,CD8Tc细胞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MHC I类分子的制约。

(4)诱导胸腺细胞分化。MHC分子参与胸腺细胞(前T细胞) 在胸腺中的分化和发育。通过阴、阳性选择后,胸腺产生对自身抗原无反应性的T细胞,形成天然自身免疫耐受;同时亦产生对非己抗原具有应答作用的T细胞,T细胞对非已抗原的应答作用受MHC分子制约。

10.粘附分子的分类和功能:粘附分子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蛋白家族,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粘附分子。功能:⑴参与免疫细胞的免疫发育与分化。如胸腺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涉及到胸腺细胞上CD8和CD4分子与胸腺基质细胞上的MHCⅠ、Ⅱ类抗原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活化分化过程中必须有粘附分子提供的细胞间协同刺激信号的存在。⑵通过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参与炎症过程 ⑶通过淋巴细胞上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的地址素之间的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11.参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 、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

种类 CD3 CD4 CD8 CD2 CD58 CD28 CD152 CD40L

结构特点

五聚体,与TCR组成TCR/CD3复合物 单体分子 异源二聚体 单体分子 单体分子 同源二聚体 同源二聚体 三聚体

MHCⅡ类分子 MHCⅠ类分子 CD58(LFA-3) CD2 B7 B7 CD40

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 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

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粘附及CD2分子所介导的信号传导 促进T细胞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信号传导 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 对T细胞活化有负调节作用

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识别配体

功能

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

12.参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的CD分子的种类 、结构特点、识别配体及其功能有: 种类 CD79 CD19 CD21 CD80/CD86 CD40

结构特点 异源二聚体

单体分子 单体分子 单体分子 单体分子

识别配体

C3片段EB病毒 CD28 CD40L

功能

与mIg组成BCR复合物,介导B细胞信号传导 促进B细胞激活

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参与免疫记忆

提供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

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13.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

⑴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巨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并通过其氧依赖性和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发挥杀伤和消除作用;

⑵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例如TNF-α IL-1 IL-6 IL-8 IL-12 MCP-1等)和其他炎症介质(例如LBT-4 PAF 前列腺素E 磷脂酶等),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发热反应和急性期反应,从而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并对免疫细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

⑶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⑷抗肿瘤作用

14.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

⑴直接或通过ADCC效应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作用无MHC限制性,且无需抗原预先致敏;

⑵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⑶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病理过程。 15.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

T细胞是异质性群体,分类方法有很多:按CD分子不同可分为CD4和CD8两个亚群;按TCR分子不同可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胞;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按对抗原的应答不同可分为初始T细胞、抗原活化过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

功能:(1)CD4辅助性T细胞(Th):增强免疫应答;活化细胞,增强其吞噬或杀伤功能;

(2)CD8杀伤性T细胞(Tc):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3)抑制性T细胞(Ts):抑制免疫应答

(4)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主要为Th1,还有CTL,Th1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可以直接破坏靶细胞。

16.NK1.1T细胞表型的特点有:表达NKR.P1C(NK1.1), 通常为CD4-CD8-, TCR多为TCRαβ。其功能有:

++

⑴细胞毒作用:①可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 ②胸腺中的该细胞可通过FasL/Fas途径诱导CD4CD8双阳性的胸腺细胞调亡;

⑵免疫调节作用:①在受某些抗原刺激时,如寄生虫感染,可分泌大量IL-4,可诱导活化的Th0细胞分化为Th2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或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产生特异性IgE;②在病毒抗原作用下,可产生IFN-γ,与IL-12共同作用,可使Th0细胞转向Th1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17.简述B细胞的特点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在哺乳动物,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成熟B细胞可定居于周围淋巴组织,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B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膜分子,如:BCR、CD79a、CD79b、CD19、CD20、CD40、CD80、CD86、CD35、CD21、CD22、CD32、MHC分子、丝裂原受体等等。

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 (2)作为APC,提呈抗原;

(3)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18.B1细胞与B2细胞的主要特征: 性质

初次产生时间 分布 CD5 BCR 识别抗原 更新方式

自发性Ig的产生 特异性

分泌的Ig的同种型 免疫记忆

B1 胎儿期 胸腔腹腔 + mIgM TI抗原 自我更新 高

多反应性 IgM>IgG 易形成

B2 出生后

外周免疫器官 -

MigM, mIgD TD抗原 由骨髓产生 低

单特异性,尤在反应后 IgG>IgM 不易形成

19.何谓阳性选择?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阳性选择是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发育阶段。胸腺内CD4?、CD8?双阳性的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其中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CD8分子表达升高,而CD4分子表达下降;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CD4分子表达升高,而CD8分子表达下降,选择性发育分化为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而未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结合的或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的T细胞则发生凋亡。此过程称为阳性选择。阳性选择的结果,使双阳性T细胞发育为成熟单阳性T细胞时获得了MHC限制性。

5

免疫(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简答题: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1.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eresponse):机体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护作用的。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eresponse)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fyxy4fgq776vac3m07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