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父亲的菜园》教学实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父亲的菜园》教学实录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9期

文|孙 静

【教学目标】

1. 认识“婴、毅”等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细读文本,体会父亲顽强坚毅的精神,勤劳朴实、执着自信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我走进了四(7)班。学生各个端坐,俨然胸有成竹的样子,仰着小脸期盼地看着我。我没有忙着开始上课,首先调查了一下字词预习的情况。因为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我出示需要认识的8个字“婴、毅、筐、怖、肿、榨、憋、诱”以及字音,让学生同桌互查朗读。后又去掉拼音让学生读,全班正确率达96%,只有“怖”的读音有两个学生一开始误读成“恐”。经过提醒,也读对了。

我问学生还有没其他难认的字,大部分学生摇了摇头。想想也是,因为“箢箕”“狰狞”

这些不常见的、又难写的词文中有注音。于是,我让学生把文中所有带拼音的字、词读了两遍。

第三步,朗读课文的检查,依旧是让学生同桌两人互读互查。查完汇报都读熟了,我随即抽了几名学生读“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和“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等长句子,读得都流利。

认读障碍没有了,我出示学生预习时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课文为什么不叫《菜园》,而叫《父亲的菜园》。

为了让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建议他们按照课文的时间进展来说,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学生很快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片刻之后,一只只小手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嘴里还“嗯嗯”地叫着,示意要让喊自己。可是他们只会说“因为都是父亲开垦的、种植的,所以叫《父亲的菜园》”这些大话、套话。

我让学生再次潜入文本中细细读,从字里行间找细节,并注意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然后在班内汇报。汇报时要把话讲清楚、说明白,让别人听了没有疑问。教室里静悄悄的,学

生们都在圈画相关语句、做批注。过了一阵子,小组内又悄悄地议论了。

到了全班交流环节,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首先获得了发言机会。他推了推眼镜,说:“课题如果叫《菜园》,那什么菜园都行。但是,作者把它定为《父亲的菜园》,说明菜园一定是和父亲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同桌急了:“快说证据。”

“眼镜”回了一声“别着急”,又继续说:“首先,请大家看课文第1、2自然段,菜园是父亲提出来要开辟的。可不是旁人提出来的。”

“哦,谁先提出来谁就有了冠名权,是吧?”我不以为然,“提就提呗,开就开呗,有啥了不起的。农民种块地,那还不是平常的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许是我“不屑”的态度引得全班一片哗然,“眼镜”结巴了起来:“老师,你……你怎么这么说?你知道开这菜园多不容易吗?”

“眼镜”的同桌按捺不住了,对“眼镜”说:“你坐下,我来说。”然后拿着那张密密麻麻的纸,指着上半部分说:“还拿课文第1、2自然段说,‘全家人投去诧异的目光——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这句话就直接告诉我们菜园的地不容易找。”我插了一句:“不是所有的地都能种菜?”“当然不是!”角落里几个学生笑了,坐着就嚷上了,“必须是那种很肥沃的,有很多营养的泥土地才行,要不然植物没有吃的,种不活。《科学大众》上有写。”

“眼镜”的同桌好像很感激这几个学生,忙继续说:“结合下文,‘我家’是在哪?是在山坡上啊。山上只有石头少有土,更不要说那种肥土。所以,父亲是坚毅地说,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肯定也是想了很久的。不是随随便便决定的。”

“你注意到了人物的语气,很好。”我立刻表扬,并随机板书“决心开园”。

“父亲为了开菜园真的不容易?快让我这个怀疑分子死心吧,看谁能说服我?”我立刻又做怀疑状。

学生很自然顺着第3自然段捋了下去。并且争着要把我“打倒”。为了安抚群情,我说:“不着急,一个一个说,还是每个小组派代表说吧。”

代表1说:“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时间,句子里的时间。‘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天没亮就出发了,太阳下山才回家,一整天都耗在山上啊。”“那你们春游不也在盱眙的铁山寺山上耗了一整天嘛。”我更“不服气”了。代表1没被我唬倒,定定神,说:“那不一样,我们是玩的,父亲是干活的。你没看见‘挑了一担柴草’吗?把那些什么石子、砖头、乱柴草清理掉容易吗?一整天才能挑一担柴草啊。父亲干活肯定是不会偷懒的。”

“这个……这个……,柴草究竟是为了平地清理出来的,还是就是专门为了扛回家烧饭的不得而知,反正父亲一整天都在山上倒腾翻地这是毋庸置疑的。”我

好像已经倒戈到了学生那边。不过,没人发现。

“累一天,是不容易。”我特别加重了“一天”的语气。

“何止是一天,是一个星期。七天这样早出晚归,午饭都没回家吃。”细心的代表2上来了。这是一个女孩子,她咂咂嘴:“我估计父亲就是带两个馒头啃啃,再喝点山泉水对付的。”我心里想笑,因为我知道她想到了才学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里的描述。不过这么猜也没错啊,还很有道理呢。

“我们来看看父亲出来整整一周翻了多大的菜地。”我比画着,三四分地大约就是我们两间教室那么大。“这,都是谁的功劳?”“父亲!”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在课题中的“父亲”二字下画了着重号。

代表3着急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还有呢。我还没说呢。”我忍住笑,示意她说。

“一周,在荒山上翻出了三四分地是不容易,更不容易的还在后面。‘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多可怜啊,一般人遇到这个打击肯定就退缩了,不想干了,可是父亲呢,从头再来!砌墙、挑土、盖岩石,肩膀被压得又红又肿,脚也磨破了。”小姑娘说着,眼圈都红了。

“这个父亲多坚强、多了不起啊!不怕吃苦、不怕受罪,只为了要开出菜园。”我跟着感慨着,又在课题上点了点。我开始有意识地将学生往父亲的品质上引导,为最后的主题总结做准备。

“来,让我们好好读读第1~5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位艰辛的父亲艰难的遭遇和顽强的斗志。”这既是我的总结也是朗读指导。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课文,自由读、齐读,读得很有感觉。

待他们读完,我叹了口气,学生疑惑地望着我。我说:“你们读得很好。我叹气是因为我觉得父亲很傻,太傻了。吃苦、受罪,累得半死,开菜园做啥啊,在家歇歇

多好。”

“才不傻呢!”“你才傻呢!”天呐,他们愤怒了!好,很好!我继续装傻,冲他们无辜地眨眨眼睛。

班长举手了:“老师,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您没仔细读文章。”“哦?为啥?”我们的对话拉开了序幕。

“婴儿吃啥?”“奶。”“没有奶会怎样?”“饿得嗷嗷叫,甚至饿死。”“那第1自然段老师您读了吗?‘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哦,婴儿食物的主要来源是奶,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新鲜蔬菜就是他们一日三餐餐桌上的主要来源。真的太重要了。”“所以,父亲不是心血来潮吃饱了撑的要去开地的,他是为了全家人,为了全家能填饱肚子而奋斗的。他要用双手,为全家挣来堆得满满的菜碗!”

“哗……”掌声涌向了班长,白眼甩给了我。我“委屈”地板书下“对家人的深爱”。

让白眼来得更彻底一点吧。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倔强到底:“假爱!假爱!说种菜给家人吃,假的!为什么第一茬豌豆长出来,孩子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他不给孩子吃一口,全翻到土里去了,还美其名曰‘肥土’?他不能多施点儿肥吗,非要埋了绿油油的豌豆?”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则不简单。说简单,是因为文中有父亲现成的句子“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说不简单,是因为鲜有种植经验的城市孩子很难理解父亲的话,他们只能就字面说意思。

《父亲的菜园》教学实录

《父亲的菜园》教学实录作者:暂无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19年第9期文|孙静【教学目标】1.认识“婴、毅”等8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细读文本,体会父亲顽强坚毅的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fxl60zhqr8jj329nz0t2wkqq4mjdl00m2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