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建筑单体之间日照通风间距的需要
⑥ 视觉审美感受的差异
⑦ 业主生活私密性的需要
⑧ 地块内部景观利益获取差异及视线通达差异
⑨ 层数增减、层高变化与成本造价的相关度差异
⑩ “现代四合院”核心开发概念的要求
2、项目建筑单体层高配比定位建议
①地块南面建筑单体设计为小高层(12层),因为南北间距(除却建筑单体本身进深)不是很大,窄处约只有30-40米,而北京位于东经116°25′北纬39°54′处,纬度太高,全年日照时间为2600-2700小时,日照时间最长日为15时1分,最短日只有9时20分,夏至正午阳光最大射入角为76°,而冬至正午阳光最大射入角只有27°,如果南面建筑单体楼层太高,势必影响北面楼宇的日照采光通风,同时影响北面楼宇及中庭的视觉感受——封闭而且压抑。
②地块北面建筑单体可设计为高层(24层),同时顺应北界界域特点,采取东北——西南向布局,一可充分获取东南向采光通风,二可遮挡西北风沙尘暴(北京平均风速21.5m/秒,风沙较大,有“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之说),三可使地块内部分其它建筑单体减少西晒,四是为了提高整体地块的容积率,以致达到相应的规划指标。
③ 地块东面建筑单体层高可由南向北递增(12-24层),根据适当线性比例逐渐递增,以协调整个地块南低北高的天际线轮廓,迎合审美取向,同时创造出较为
和谐的立体空间层次感,以区别于北京时下颇遭非议的“梅花桩式和尖刀式”塔楼外观形象。
④ 西面地界既要配合“现代四合院”的开发理念,形成围合庭院,又要合理兑现周边环境资源(街景资源、工体景观资源等),故可考虑布置3-6层的裙楼。(也可作会所、商业配套之用)
⑤ 围合而成的南低北高建筑轮廓线有点类似地球自转的椭圆形意象符号,及与具特色立体层次感的悉尼歌剧院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了地块项目建筑艺术美,同时符合小区“现代感”、“高品味”的开发理念,并在某种意义上能丰富京城现代四合院的设计内涵。
(六)项目规划院落过渡设计建议
1、组团过渡设计思路与手法
单一组团创造了局部区域的居住环境,但只有彼此合理自然链接才能集合成一个完整的社区居住环境和空间体系。
组团序列的变化控制与有机组合构成居住社区规划的重要内容。
组团之间的主要过渡介质包括:广场、铺地、草坪、桥、长廊、道路、隧道、色彩、符号、水体(溪流、湖泊、泳池等)等。
组团之间的主要过渡形式包括:折、曲、拱、伸、跃、飞、拉、转、跨等。
2、设计建议
区别于以往过多利用道路、铺地、草坪等介质来延伸、沟通,建议广开思路,
提高色彩、符号等介质的运用比例,同时采用特色的折、曲、转、跃、拱等过渡形式,来建构与丰富组团序列的变化。 (七)项目首期开发区位论证设定
1、项目开发模式选择的参考因素
主要包括:发展商的财力及融资实力、项目规模、市场需求总量、市场供给总量、市场年均消化量及走势、竞争对手状况及政策态势等等。
2、项目建议采用分段滚动开发的模式
A地块初步规划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规模一般,但开发项目资金压力也不小,百年房产进入市场时间尚不长,经验相对有少许欠缺;
而且,一次性的建筑规划设计定型,较难应付未来的市场变化,需根据市场走势,作出适度调整,以尽量制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所以,分段滚动开发为上策,但建筑规划要从全局出发,规划时要考虑到:开发一处,销售一处,完工一处,受益一处,不要造成后期的建设施工影响前期销售或入住。
3、建议采取部分景观先行的开发模式
随着房地产市场优胜劣汰的深入,为了适应新需求,有实力的发展商越来越多地采取一次性到位开发和景观先行的做法,以信心、实力和真实优秀的作品来驱动、刺激消费购买。
A地块项目开发,在财力允许和不妨碍整体工程安排的前提下,建议部分景观先
行(如胡同、大门、景壁和中庭部分景观小品等),或说是与住宅单体工程同步施工,力争将四合院文化特色卖点尽早输出,真实地呈现给消费者,以此争取客源,稳定客源。
4、项目首期开发区位认证
根据有利市场推广的角度及建筑施工方便度、区位生活方便度的角度来考虑,建议首期开发南面、东面的小高层,同时完成裙楼及主入口空间的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