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机械设计基础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8章 第1讲

知识点 1、1)带传动的类型 2)带传动的特点与应用 3)带传动的形式 2、1)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 2)V带轮的结构 3、1)受力分析 (1) 工作原理 (2) 力分析 2)应力分析 3)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教学手段 模型 课件(类型、结构、截面尺寸、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应力变化、弹性滑动) 一、讲授时注意几点

1. 8.1 概述

(1)带传动是一种摩擦传动,由于紧套,在轮面上才能产生摩擦力使之传动,从而可以对传动的类型、形式、几何计算、特点及应用范围有所了解,以便正确地使用。

(2)应用平面、槽面摩擦理论,可得出在同样的张紧条件下,V带传动能力比平带传动大,故工业中常用V带传动。

2. 8.2 V带与带轮结构

应掌握普通V带的结构及标准,基准直径、基准长度及V带的标准标记。同时,还应掌握根据带轮直径来选择其带轮结构形式,根据带的型号来确定轮槽的尺寸。

3. 8.3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

它是本章的理论基础,也是本章的难点,主要应掌握下列几点:

(1)根据带传动的力分析可得出带传动所传递的圆周力、有效拉力和摩擦力三者的关系,实质上为一个力。

(2)带所传递圆周力F与F0、f、α的关系。

(3)分析带工作时的应力大小和变化情况,可得出带是在变应力下工作,所以疲劳强度计算问题是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的理论依据。

(4)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应明确以下几点: 1)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固有物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2)由于弹性滑动的存在,使实际平均传动比大于理论传动比,传动比不能严格要求不变。 3)打滑现象是有害的,应避免。

二、讲授程序设计

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是依靠带紧套在带轮上,其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因此,必须先讲授传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形式、V带和带轮的结构、标准,接下来就可进行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解决为什么能传动,怎样能传动,为今后带传动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讲授教案编写如下所述。

第1讲 教案

第8章 带传动

8.1 概述

放课件(工作原理),徒手作一图8.1,标注上n1,主动轮1,由于带紧套在带轮上,这样,主动上1的运动和动力通过带传递给从动轮2上,因此,带传动是由主动轮1、从动轮2及紧套在二带轮上的无端带3所组成。 8.1.1 带传动的类型

放课件(类型),说明一下,按照传动原理来分,可分为??。 按照传动带的横截面形状来分,可分为??。 这里可用课件作一说明。

应用平面、槽形摩擦的理论,同学可分析得出为什么工业用V带传动,提问一下同学。 8.1.2 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8.1.3 带传动的形式

常用的为开口传动,对于V带传动只能为开口传动,这是为什么? 8.2 V带和带轮的结构

8.2.1 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

V带有普通V带、窄V带、宽V带??等,常用的为普通V带,本章主要讨论的为普通V带。

V带的结构如图8.6所示,放课件(结构、截面尺寸),为无端的,已为标准化。我国采用基准宽度制,截面为等腰梯形,有七种型号:Y、Z、A、B、C、D、E,尺寸由小到大,截面越大,传递功率也越大。

基准宽度制为以基准线的位置和基准宽度来确定带轮的槽型、基准直径和V带在轮槽中的位置,那么什么叫基准线、基准宽度等等,下面作一说明。

如图8—1所示,V带绕在带轮上会产生弯曲, 外层受拉伸、周长变长,内层受压缩,周长变短, 那么二层之间存在一个长度不变的中性层,这中

性层面称为节面,节面的宽度称为节宽bp。带轮 图 上与V带节面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轮槽宽称为轮槽 的基准宽度bd。V带装在带轮上,和节宽bp相对 应的带轮直径称为基准直径dd,带子绕上去后, V带在规定的初拉力下,位于带轮基准直径上的

周线长度称为带的基准长度Ld,作为带的标准长 图8—1

度。带的标记由带型、基准长度和标准号组成,如A—1400 GB/T11544—1997。 如图8—1所示的传动原理图,对于V带传动,轮子直径为dd1、dd2,带长为Ld。 8.2.1 普通V带轮的结构

自学

8.3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 8.3.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8—2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徒手作图8—2a),带子以一定的初拉力F0紧套在一对带轮上,使带与带轮相互压紧,放课件(工作原理)。

当不传动时,二边的拉力相等,均为F0;

当传动时,由于紧套关系,带与带轮接触处(又称接触弧)有正压力存在,这样接触表面上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现分析主动轮处情况,这作用在带上的摩擦力为图示方向,徒手用红色粉笔作上去,同样可以分析带如何来传动从动轮,从动轮给带的摩擦力方向,如图8—2b)所示。现以带为单元体,二边作用着摩擦力,很易看出,使带的上边部分放松,下边部分拉紧,为图8—2b中虚线状态。因此下面的边称为紧边——进入主动轮的一边。

上面的边称为松边——进入从动轮的一边。

这样上边拉力由F0↓→F2。下边拉力由F0↑→F1。二边的拉力差就为摩擦力Ff,如图8—2c所示。

F1—F2=Ff

这力称为有效拉力,就是摩擦力,从传动角度来看,就是带所要传递的圆周力,这三个力实质上就是一个力。

带包围在轮上的弧线部分称为接触弧,所夹的中心角称为包角α,对于降速运动,α1<α2。 2. 带传动的力分析

未传动,二边拉力为F0(初拉力)

传动,紧边由F0↑F1,拉力增量为F—F0 松边由F0↓F2,拉力减量为F0—F2

如认为带在传动时,总长不变,则紧边拉力的增量等于松边上的拉力减量。 F1—F0=F0—F1

1(F1?F2),又因F1?F2?Ff?F,则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值为 2F?v P?

1000可得出F0?可推导得出所传递的圆周力为

ef??1 F?2F0f? (8.5)

e?1讨论一下式(8.5),与下列因素有关。

(1)初拉力F0 F与F0成正比,增加F0,即增加带与带轮间的正压力,使产生摩擦力也加大,但F0过大也不行,会加剧带的磨损,致使带过快地松驰,缩短带的工作寿命。

F0过小,不容易发生打滑,∴F0要适当。

(2)f f↑,摩擦力Ff↑,f与带轮的材料、表面状况、工作环境、条件等有关。

(3)包角α α↑,Ff↑,即F↑,因此水平安装对,通常要将松边设在上面,其目的为使α↑,∵为降速传动,α1<α2,则传动时要考虑α1的影响。

当在一定的初拉力F0作用下,带与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总和有一个极限值,当传递圆周力超过摩擦总和的极限值时,带就在带轮上发生明显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使传动失效,同时又加速了带的磨损,这是要设法避免的,不要发生。因此经推导可得出带传动在不打滑条件下所能传递的最大圆周力为

1 Fmax?F1(1?ef?1) (8.6) 8.3.2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传动时,带中应力由三部分组成。 1. 拉应力

F1 AF松边 F2→?2?2

A紧边 F1→?1? 2. 由离心拉力引起的拉应力

传动时,带绕在轮上作圆周运动,产生一个离心力,使圆周部分的带子飞出去,但直线部分带子却拉住它不使飞出去,这样引起了离心拉力Fc,就应该作用在带的全长上。

Fc?qv2 由Fc作用,带上产生一个离心拉应力?c

Fcv2?q ?c?AA以上二应力,用徒手作出应力图,如图8.9所示。

3. 由带的弯曲引起的弯曲应力

?b?Eh dd弯曲应力?b只发生在带上包角所对的圆弧部分,h越大,dd越小,则弯曲应力就越大,一般dd2>dd1,则?b1>?b2,再徒手将?b绘上,得到完整的应力图,如图8.9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带是在变应力下工作,带绕二轮转一周,应力就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最大应力发生在何处,其值为多少。

?max??1??b??c

1 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上进入小轮处,最后放课件(应力变化),说明一下。 8.3.3 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带在轮面上滑动有二种情况 1、弹性滑动

由于F1,F2不同,引起带二边的弹性变形也不同,现在先分析一下主动轮处带的情况。

主动轮转动,带动带一起转,这过程中由F1→F2拉力降低,这时带所产生弹性变形就会由大变小,缩短了,用手演示一下,可增加感性认识,也就带在主动轮上慢了,产生了一定滑动,使带的速度v滞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vv2,这种滑动现象称为弹性滑动,它是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物理现象,是带传动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放课件(弹性滑动),巩固已学的知识。

2、打滑

当传递圆周力F要求增加,也即要求在接触弧上产生的摩擦力再增加,当摩擦力达到极限值时,如再要求传递圆周力F增加,这样就使主动轮功率无法传递到从动轮上去,带就在带轮上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是有害的,要设法避免之。

如不考虑弹性滑动,则v1=v=v2,所得出的传动比为理想传动比。

i?n1dd2? n2dd1如考虑弹性滑动,v2

机械设计基础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教案)

第8章第1讲知识点1、1)带传动的类型2)带传动的特点与应用3)带传动的形式2、1)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2)V带轮的结构3、1)受力分析(1)工作原理(2)力分析2)应力分析3)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教学手段模型课件(类型、结构、截面尺寸、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应力变化、弹性滑动)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fskh3f5tx6zh7s4eqk6667gj1yjqg01ci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