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问卷调查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情人节在国流行起来,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为此,我们对大理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发扬中华传统的问卷调查。
三、大学生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及分析
此次调查共分发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涉及9题,具体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1.专业类别中调查显示有30%的同学专业性质为文史类,69%的同学专业性质为理工类,1%的为艺术类。
2.对于外国和中华的传统文化哪个更感兴趣中,12%的同学表示外国文化更具吸引力,66%的同学表示中华文化底蕴深厚,22%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只要值得学习。
3.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是否值得学习。53%的同学表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现代有巨大意义,应继承发展,46%的同学表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接受时应有所弃扬,1%的同学表示对其没什么概念,无所谓。
4.对于近年兴起的传统文化热,如“百家讲坛”,“汉字英雄”,“风华国乐”等,10%的同学认为只是一时的新潮,不能长久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83%的同学则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引起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7%的同学没关注这
些,没什么看法。
5.对于大学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如书法,篆刻,曲艺,传统武术等,56%的同学表示肯定会去,积极参与,弘扬传统文化,29%的同学表示看情况,根据教学要求或时下潮流而定,13%的同学表示有点兴趣,看能否带来金钱上或学习上等的利益而定,2%的同学表示没兴趣。
6.现代社会,外国人纷纷来学习传统中医、古文、戏曲等,而国人确一度对其缺乏热情,7%的同学表示外国人只是一时觉得新鲜,没多大的意义,85%的同学表示国人应法反思并重视传统文化在国内的继承与发展,5%的同学表示传统文化艰涩难懂,对于国人和外国人来说都是很难学习的,大可不必浪费时间,3%的同学表示无所谓,不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7.对于未来传统文化的看法,18%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69%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5%的同学认为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淡忘,8%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将来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
8.中华传统文化应重视哪些方面,10%的同学表示应重视文化遗产的主权保护,20%的同学表示应重视文化遗产的主权保护以及优良道德、精神的继承与发扬,30%的同学表示应重视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与传承,40%的同学表示以上都应重视。 9.对于大学生如何去继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13%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40%的同学表示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10%的同学认为国家应出更多这方面保护的政策,14%的同学表示不要太绝对专业,应在每个专业中插入一些传统文化课程,23%的同学认为应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调查问卷研究分析: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文史类专业的同学比理工类专业的同学更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同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对待的态度也有些许差别,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态度,就是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四、调查问卷研究小结
1.当代大学生发扬中国文化的现状:
一方面,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染上了功利色彩,盲目的追求庸俗的生活,而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随着社会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另一方面,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2.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
(1)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
(2)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国家应出更多这方面保护的政策;从自身出发,宣传传统文化的等。
(3)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4)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5)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