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页 共14页 简述国产女性电影的成长叙事
摘要: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电影的深入,中国女性电影也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独具韵味的色彩。纵观中国电影史,女性电影经历了主体的消隐,自我意识的觉醒,潜意识与心理世界的探索等几个阶段,而近十年来出现的如《嘉年华》《黑处有什么》《鸡蛋与石头》《过春天》等影片,都开始共同将关注点聚焦于青春期女性的成长历程,以成长叙事的模式展现出独特的女性气质以及个体生命体验,并表达出超越以往女性电影的反抗批判内涵。本文将从个体身体的自然成长、社会文化的规训、主体性的生成等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阶段的“女性成长电影”对于女性电影的发展与意义。
关键词:女性电影;成长叙事;身体;主体性 一、引言
伴随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电影的传入和影响,女性电影也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独具韵味的色彩。从女性主体在银幕上的自觉消隐,到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中国女性电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以儿童性侵犯案件为原型的《嘉年华》;以奸杀案串联起少女成长的《黑处有什么》;叛逆女儿与返乡母亲生活的《米花之味》;讲述少女纯情的“师生恋”的《我心雀跃》;惶恐的等待“青春”的《鸡蛋与石头》等等影片都将视角聚焦于青春期的女性成长过程,影片的叙事模式也暗合了巴赫金的成长小说理论对于成长叙事的定义,它们从个体成熟、社会塑造和主体性生成三个层面,展现少女从青春的懵懂与迷茫,在多维化的青春阵痛与无意识的被动压力下成长,实现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女性成长电影不仅丰富了女性电影中的个体生命体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内涵。
第 1 页 共 14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页 共14页 二、女性电影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女性电影的概念阐述。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女性主义电影也开始登上舞台。1970年美国学家莫里?哈斯科首次将当时好莱坞出现的一系列以女性观众作为目标群体、展现女性题材的“催泪剧”“伤感剧”命名为“女性电影”[1](75)。而随着女性主义视角的深入,女性电影逐渐摆脱这种充满戏谑和轻视的称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类型范式。应宇力在《女性主义史纲》中指出,“所谓‘女性电影’就是指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的,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电影、录像、DV和多媒体实验作品”[2](1)。影片不仅要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描述女性故事、心理特征、性别经验、生存方式,探索女性精神情感世界,更重要的是把握女性电影的精神内涵,即性别意识的觉醒。而性别意识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指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并赋予对女性生命特质的理解和把握[3](28)。尽管女性主义中的思想流派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必须“认识到男性和女性拥有的权力是不平等的;由此产生这样的信念:男性女性应该平等;认为必须重新认识并理解所有‘为男人写就’的知识学派,以便揭示这些学派忽视或歪曲性别的程度”[4](42)。(二)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正是由于女性主义理论和影片的传入,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界开始出现了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衡量探讨当下电影影像构成的理论与批评,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导演,创作了许多由女性视角出发,展现女性生活状态、思想变化的、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以及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纵观中国电影史,女性电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女性从镜头前“在场的缺席者”逐渐显露于荧幕中;而镜头后,也涌现出
第 2 页 共 14 页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3页 共14页 一大批女性导演,打破男性编导的单一视角,以独特的性别身份为中国电影注入全新思想内涵以及美学意蕴。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作为性别主体处于自觉消隐的状态。在意识形态影响下,女性自我定位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秦香莲式”等待权威拯救的悲剧角色;二是陷入“花木兰境地”的意识形态询唤对象。尽管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王苹为代表的女性导演开始试图寻找女性形象的突破,但她们也产生一种共识,即女导演成功的标志在于制作和男性一样的影片,而这无疑与女性主义相悖。她们选择隐藏性别特征和性别立场,潜在地接受了男性文化的性别表述逻辑,使女性生存现实再次沦落为被无视或遮蔽的境地[5](114)。新时期到来后,黄蜀芹等导演以独具女性特色的叙事风格,展现对于女性情感心理、内心世界的探寻,用女性寻求自身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展现出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其中,《人鬼情》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以在戏剧舞台女性出演男性的方式,“不仅是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指称和隐喻,更微妙地揭示和颠覆着经典的男权话语和男性文化,完成了女性对自我主体的有力书写”[5](123)。但从另一方面看,扮演男人依旧无法使女性真正获救,反倒陷入一种自觉或不自觉性别指认的困惑之中。新世纪以来,李玉《红颜》、宁瀛的《无穷动》等影片标志着女性电影创作进入新的繁盛期。这些影片突破单纯外在的命运以及生活状态的展现,开始将触角深入女性潜意识的心理、身体欲望以及情感深处的隐秘世界。这一时期不同女性导演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风格。(三)“女性成长电影”。近十年来,女性成为大众传媒中不容小觑的力量,女性电影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倾向,儿童性侵犯案件的《嘉年华》;奸杀案串联起少女成长的《黑处有什么》;惶恐的等待“青春”的《鸡蛋与石
第 3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