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学中“视域融合”之意蕴
[摘要]和谐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所追求的是教学中教与学及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衡、共生、融合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实现根植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于对话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其实,视域融合不仅体现和谐教学的核0特质。同时是和谐教学追寻的实践性终极目标。
[关键词]教学;和谐;视域融合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和谐教学所追求的是教学中教与学及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衡、共生、共享、融合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实现根植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于对话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其实,视域融合不仅体现和谐教学的核心特质,也蕴涵了和谐教学人文化的审美性道德创建,是和谐教学追寻的实践性终极目标。
一、和谐教学内涵
(一)和谐教学的核心基质——对话性知义共生
教学活动实际是一个“问—答”形成问题链的对话式交往过程。而“不论提问还是回答,都是一种无限的对话”。因而,和谐教学情境对话契合点是找出可能真正展开对话的问题或主题,力求教与学在相生相长动态中平衡中,使教学主体间关系在生活、生命、人性、价值、伦理等层面实现共生、共享和融合。师、生和文本都有自身独特的话语系统和言说方式,有自身独特的问题视角和思考向度,并分别以自身熟悉的方式给予回应。因此,只有面向问题,通过对话来相互丰富和相互补充,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点或交汇点。和谐教学中的对话意味着权利主体呈现出“主体间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共生性,充分赋予参与者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一对话结构可望为对于最为相关论题的最佳讨论的方式,这样,对话中产生的实在知识则全部指向存在的意合点并证明其合理性,在此意义上,借助对话达致的意合不仅仅是获得具体认识的手段,而且还是对话主体真理的标准、价值观和生命意义形成的基础。此外,和谐教学中对话还意味着意义生成是其内在要素,因此,在教学的对话场域中,要关注在教学伦理学的民主结构中实现主体的理性共生性沟通。这样,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就能充分体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生长,相应地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征,这才能有效地使教学生成意义或价值,而教学意义的生成过程是多种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并为新的视域提供更多的生长点,让对话中理解的文本意旨引领师生走向新的更高层面的问题视阈,并在此中扩展人性的美善之义,促进人格的臻善,造就生命意义的精神品质。因此,和谐教学对话中教师不再是传承知识,解析概念或理论的权威,而是在与学生和文本的平等、互动性的对话中关系中建构成学习的共同体,这既是和谐教学的基础也是其核心特质,同时达成和谐教学目标接近一致性的共同领悟和共同成长。
(二)和谐教学的目标表征——整体性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