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暑期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从春寒料峭到赤日炎炎,一个学期的路,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完了。很高兴这个学期末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正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信任,我们的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二年级的学习,并一天一天在进步着。 一、首先介绍一下学校的几个重大投资和工作 1、配备了现代化的班班通
这学期,学校和村里一起努力,为所有的班级配备了现代化的班班通。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在“班班通”的平台应用中,教师借助网络信息、视频信息的运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多趣味和高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下学期,随着教师对班班通的真正熟悉,班班通的应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普遍。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 2、教室安装了新空调
我们学校很多年以前就安装了空调,但由于时间比较长,个别空调效果不明显。考虑到学生冬天受冷和夏天受热,学校立即着手买来了几台新空调,我们班级的空调就是今年新买的。足见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3、校园教育环境的日益改善
细心的家长肯定已经发现了,我们学校走廊、校园的墙壁上,醒目的张贴各种精美的温馨警示牌;校园的树木已佩上树木名片;各办公室、寝室及厕所的木门更换成了时尚、实用的铝合金门,极大地增强了校园的整洁性和现代化。今年暑假,学校还打算把全校里里外外重新粉刷一遍,并为教室更换上铝合金门窗。这也正是学校在校舍教育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个个努力,那就是为学生创造更优雅更舒心的教育环境! 4、一批批的购进图书
这学期,学校已经购进了两批新书,并打算下学期开放学校图书室,为孩子
1
的阅读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5、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一直以来,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每天早中晚都安排专门学生、教师、领导在校门口导护、值班,维持学生进出校门秩序,保障学生的安全。
本学期学校还专门请专职法制人员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法制教育讲座一次,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再讲两个重要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1、定能生慧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
2
用的。
所以,这学期我重点培养孩子的“静”,希望孩子们能静下心来听讲,静下心来做题,静下心来读书。这也是我和孩子们下学期努力的目标。
班级的确有几个特别特殊的学生,好动、调皮、懒散,不仅使自己的学习成长直线滑坡,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整体素质,扰乱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比如:李松柏、姜涛、李桦辰。 2、热爱读书
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
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
根据20年的经验,教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凡是文理兼修、学习轻松的中学生,都是在小学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它成为热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仅抠教材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无疑是贫瘠的盐碱地。即便现在的考分很高,我们也不敢对他的将来乐观。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
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