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酿的发酵制作以及发酵工艺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原理:
甜酒酿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过程酿制而成的。由于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必须先用糖化菌如根霉、毛霉等把淀粉分解成单糖或双糖。甜酒酿即是在糖化菌和酵母菌共同作用下酿制而成的。
实验器材和试剂:
1.试剂:市售甜酒药、糯米、NaOH溶液、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2.器材:电子天平、电饭锅、淘米箩、恒温培养箱、锥形瓶、一次性塑料碗、保鲜膜、分光光度计、pH计等。
工艺流程及操作: 1. 工艺流程
2. 主要操作要点
2.1浸米、洗米
将糯米注人清水(使水浸过糯米为宜),浸泡10~24 h,时间与温度有关,浸泡至用手碾碎即可。将浸泡好的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沥干. 2.2蒸饭
将沥干的糯米放人蒸米锅蒸架上蒸.待煮沸后再蒸30 min,要求达到“熟而不糊,透而不烂,疏松易散,均匀一致”.蒸煮便于淀粉糊化和原料灭菌.
2.3淋饭冷却
将蒸熟的米饭用冷开水冲冷,使其降温到35℃左右,同时使饭粒松散.冷却速度越快越好,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淀粉老化,不利于糖化和发酵. 2.4接种
根据糯米量,按一定比例称取甜酒药,将其均匀的拌入冷却的米饭内,留取少量备用,然后将米饭松散的放在塑料杯内. 2.5搭窝
将落杯好的米饭搭成“v字形凹窝,表面上洒少许剩余的酒药,然后将杯口封上保鲜膜.搭窝有利于通气均匀、糖化菌的生长和甜酒液的渗出.
2.6恒温培养
在24~32℃范围内进行恒温发酵,时间为48-80 h,待“v”字形的凹窝内渗出大量的甜酒液时,即可品尝食用.
指标测定方法:
1. 发酵液pH的测定:用pH测量仪测定
2. 总糖含量的测定:取发酵液1 mL,加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1 mL和饱和碳酸钠溶
液1 mL,水浴加热10 min,冷却后加入蒸馏水4.5 mL。在550 nm处测定吸光度并
与葡萄糖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定量。
实验方案:
1、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酒药作为菌种使用,是甜酒酿发酵的原动力,其添加量直接影响制品品质.因酸度和甜度是影响口味的重要因素,故选择接种量在0.5%~3%之间(各浓度间隔0.5),28℃发酵72 h,以酒酿酸度、总糖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接种量的影响. 2、 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时间影响甜酒酿的风味成熟度,故采取酒药接种量为1. 5%,28℃发酵,时间控制在0~80h之间,每隔12h测样,考察酸度、总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
1、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接种量 糯米量(g) 酒药(g) pH 葡萄糖 0.5 50 0.25 1.0 50 0.5 1.5 50 0.75 2.0 50 1.0 2.5 50 1.25 3.0 50 1.5 品质 此组共需要6个碗,发酵时间72小时,最后取样。 2、 时间对发酵的影响,酒药都是0.75g 时间(h) 糯米量(g) pH 葡萄糖 品质 0 12 24 36 48 50 60 50 72 50 84 50 96 50 50 50 50 50 每组取样后存到冰箱里,最后一块测葡萄糖浓度,pH当时测。品质只取三个时间的样。为了保证足够的取样量,我们设置2碗样品来专门用来取样测pH和葡萄糖,另设一碗专门用于品质测定,所以需要3个碗。 另外,为了保证这个实验的成功,我们做一组平行实验,再加3个碗,处理跟上表完全一样。 PS: 糯米总量:600g;塑料杯:12个;
实验结果和讨论: 思考题
1. 甜酒酿发酵过程中需要哪些菌?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它们的生长条件和特点是什
么?
根霉,酵母,水解淀粉,发酵糖类;发酵时间在36~42 h内效果较好。据分析,在36 h之前,甜酒酿中的酵母菌大多处在延滞期。故酒香不突出,几乎无酒味甜味,感观效果较差。此阶段是以根霉、毛霉等霉菌的生长及代谢为主,主要是分泌淀粉酶及糖化酶等将淀粉转化成糖。在42 h之后,酵母菌数目较多活力较强,甜酒酿中的大量还原糖通过酵母菌的代谢作用生成酒精,而成品甜酒甜味相对浅。 2. 甜酒酿的发酵原理是什么?
3. 甜酒酿的发酵过程是怎样的?先由根霉水解淀粉产生糖类,继而酵母利用产生的糖类发酵产生酒精。
4. 甜酒酿的发酵条件是什么?其中的关键条件是什么?先是有氧发酵,然后再进行无氧发酵。关键条件是温度要合适。发酵时间适宜。
5. 甜酒酿的风味与哪些成分有关?在发酵过程中怎么通过优化条件提高甜酒酿的风味?跟产生的糖类、有机酸、酒精等等都有关。设定多项试验条件,从中找出适合发酵的条件 6. 甜酒酿发酵过程中的评价指标有哪些?pH,酸度,总糖度
7.如果发现酒酿上有白花花的毛状物,是否意味着污染杂菌?不是,有可能是根霉、毛霉的匍匐枝
8. 为什么糯米饭要降至35°C以下拌酒曲发酵才能正常进行?避免把酒曲中的微生物烫死,另外这也是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
9. 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用保鲜膜封口?在发酵后期提供无氧环境,防止杂菌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