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

摘 要: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内容,应从更新课程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教师是课程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课程改革既要靠行政推动,更要靠教师自觉塑造角色品格。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角色;自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追求办学效益的同时,高校能否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高校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质量。高等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人事制度改革、后勤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等,但它们都是外延/条件式的改革,真正属于高校自身、体现高校特征的改革是教学,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内容。

一、高校课程与课程改革

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学校的所有成员,共同制造了课程这一产品。它既是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一种环境,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双向互动的一种活动,是环境与活动的结合。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个学科及学校其他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学校呈现出来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课程的构成要素。我们常说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就是一种环境,是学校方方面面呈现出的一种风气、风度、风貌、风格,使置身其间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狭义的课程一般指特定的某一学科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科知识之间的隔离,带来功利主义的专业化教育的弊端,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学术视野短浅,不仅出不了大师,甚至难以承担综合性大科学的研究之任。

课程论理论认为,课程是课程动机、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的统一体。通俗地讲,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佳的方法、手段传递并让学生接受这些内容。教师应该经常反思,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开了以后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开与不开有什么区别,它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让所有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转变过程。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事实上,现代大学的实质是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独立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天赋、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质的大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激发、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产生终身受益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再是作为人的发展手段,或者作为生产性的手段,而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目标。在这种现代化教育范式之下,教育的对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教育工具,或者作为教育的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是课程教

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

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摘要: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内容,应从更新课程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教师是课程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课程改革既要靠行政推动,更要靠教师自觉塑造角色品格。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ferq3fugp036ax5ujx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