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14次课 第7章第一、二节 学 时: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肖启明 欧阳河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学内容(按节):
第7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棉花害虫
一、棉蚜
(一)生活习性
1.越冬 棉蚜在我省大多以受精卵在第一寄主——花椒、木槿、石榴、鼠李等木本枝条上及夏枯草等杂草根基越冬。
2.各虫态习性 春季由卵孵化为干雌,干雌在第一寄主上进行孤雌卵胎生,产生后代多为有翅迁移蚜,飞往棉田或其他第二寄主上,称为侨蚜。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棉蚜繁殖力极强,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16~22℃,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以下,高温高湿均不利于蚜虫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
二、棉铃虫
( 一)生活习性
1.越冬 杂食性害虫,我省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棉田蜕皮化蛹越冬。 2.各虫态习性 越冬蛹在土温达16℃以上开始羽化。成虫傍晚活动,对黑光灯和杨树枝把有较强趋性。喜欢在生长好的棉田及玉米、高粱上产卵,卵产在嫩尖、嫩叶、蕾、苞叶及玉米高粱心叶上。初孵幼虫先吃卵壳,然后食害嫩尖、叶;二龄幼虫蛀食幼蕾;三、四龄以为害蕾花为主;五、六龄幼虫蛀食青铃。三龄前幼虫早晚常在叶面爬行,抗药力差,易被药剂杀死。因此,防治应在卵孵盛期开始防治,把棉铃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在温度22~28℃,相对湿度75%~90%,雨量分布均匀情况下发生严重。
(二)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冬春深翻,灌水,减少虫源。
2.种植抗虫棉 3.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对第二、三代,百株卵量20粒以下时,药剂防治标准为百
株8头幼虫;百株卵量20粒以上时,药剂防治标准为百株5头幼虫。对第四代,百株卵量50粒以下时,药剂防治标准定为百株幼虫15头;百株卵量50粒以上时,药剂防治标准定为百株幼虫8~10头。
具体措施:(1)每667m可用500亿核多角体病毒,稀释在25~40kg水中喷雾。(2)每667m用含80亿~100亿伴晶孢子的Bt乳剂200~250ml,兑水30~40kg喷雾。(3)每667m用50%对硫磷乳油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ml),或2.5%敌杀死乳油25ml(或20%速灭杀丁乳油25ml),对水50~60kg喷雾。(4)鉴于棉铃虫的抗性,采用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混用防效较好。 三、红铃虫
(一)生活习性
以幼虫侵害棉花的蕾、花、铃等部位,为害蕾、花后影响受精,使子房不能发育而脱落。为害青铃常引起棉铃腐烂而成僵瓣。
以老熟幼虫在棉包、棉籽、枯铃、晒衣工具等处越冬。 (二)综合防治 1.晒花除虫 2.处理僵瓣枯铃
3.棉仓喷药 贮花前用石灰或泥浆刷平棉仓墙面,填平缝隙。在成虫羽化时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稀释液喷雾。
4.棉籽处理 用溴甲烷35g/m在密闭的仓库内,熏蒸96小时。
3
2
2
2
5.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第一代百株卵量20粒以上,第二、三代百株卵量30粒以上或青铃被害率20%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
具体措施:可参照棉铃虫防治的相关部分。 四.棉红蜘蛛
属蜱螨目、叶螨科。 (一)生活习性
1.危害性 棉红蜘蛛在叶背吸食营养汁液,轻则红叶,重则落叶,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
2.越冬 我国一年发生12~20代,以雌性成虫吐丝结网,群集于向阳处的枯枝落叶内、杂草根际、树皮缝、土壤缝中蛰伏越冬。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棉红蜘蛛适于低湿环境,适宜的相对湿度是35%~55%,所以干旱的年份有利于其发生。
(二)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 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田埂、沟边、路边、田间杂草,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棉田打药应采取发现一株打一圈,发现一点打一片的办法,严格控制,不使其扩散。每667m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75ml,或5%尼索朗乳油40~50ml进行喷雾。 五、地老虎
在我国主要有5种: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大地老虎。 (一)生活习性
多食性害虫,各地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播作物的幼苗。严重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在不同地区,秋播后还为害秋苗。
小地老虎是一种适于中温高湿(最适温度为18~23℃,土壤含水量15%~20%)发生的害虫。
(二)综合防治
2
第二节 棉花病害
一、棉花枯、黄萎病
(一)症状识别
1.枯萎病 子叶期即可发病,至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苗期主要有黄色网纹型、紫红型、黄化型、青枯型四种症状类型。现蕾前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矮缩型、急性青枯型。剖茎检查,各种类型病株(苗)
2.黄萎病 一般现蕾后开始发病,到花铃期达到高峰。首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片
边缘和叶脉之间出现淡黄色斑块,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而主脉及附近叶肉仍保持绿色,呈“花西瓜皮状”或“掌状”。有时病叶微向下卷,病部皱缩不平,最后变褐干枯。夏季暴雨过后,田间病株有时形成急性型萎蔫状。剖茎检查病株的木质部变为淡褐色。
(二)发生规律
棉花枯、黄萎病初侵染来源多,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土壤中的病残体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病原,同时带菌的棉籽饼及种子壳、病残体及带菌粪肥和其他田间寄主都是重要的侵染来源。病菌主要在土壤中通过根系直接侵染,创伤更有利于侵染。
(三)综合防治
采取“改造重病田,控制轻病田,消灭零星病田,保护无病区”的防治策略。 1.保护无病区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2)棉种消毒 带菌种子要用硫酸脱绒,并用8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30分钟,药液为种子质量的2~2.5倍,或40%多菌灵胶悬剂375g加水50kg浸种20kg,浸种14小时;(3)建立无病留种田,生产无病种子。
2.消灭零星病田 对零星病田要拔除病株,就地烧毁,并在病点1平方米内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每平方米可用棉隆原粉70g拌入30~40cm的土层中,然后用净土覆盖或浇水封闭。
3.控制轻病田 应采取以轮作为主,以三年水稻一年棉花的轮作方式为最好。 4.改造重病田 以种植抗、耐病品种为主。 二、棉花苗期病害
§ 北方棉区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红腐病出现频率也较高。
§ 立枯病属土传类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土壤中扩展蔓延,反复侵染。炭疽病、红腐病是以种子传病为主的病害。
§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一般在低温多雨时发病较重,寒流阴雨常诱发苗病流行。
§ 防治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种子处理,减少初侵染来源;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棉苗自身抗病能力。 三、棉铃病害
§ 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角斑病等。
的木质部(导管)都变为深褐色或墨绿色。
§ 病菌多以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部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铃期遇到久雨伴随低温、温度在85%以上、日均气温在25~30℃之间,铃病就重。 § 防治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棉花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棉红蜘蛛、小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北方棉区棉花苗期病害、铃期病害和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
2.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3. 了解:棉花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病害的病原特征;
4. 学会:棉花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与防治。 ◆ 教学重点:
棉花主要害虫的生活习性,北方棉区棉花苗期病害、铃期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
◆ 教学难点:
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生规律;棉花主要病虫害的诊断识别。
◆ 教法建议:
运用实物标本、课件使学生观察并识别棉花的主要害虫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用图表总结棉花枯、黄萎病的主要区别;根据棉花枯萎病、棉铃虫发生规律设计防治方法掌握教学难点。
◆ 复习思考题:
1.怎样防治棉铃虫?
2.北方棉区危害棉苗较重的病害有哪三种,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3.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症状有何区别?
4.我国棉花苗期主要有哪些病害?其症状有什么差别?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 教学进程:
教 学 进 程 表
内 容 用时(分钟)
◆ 复习思考题答案:
1.答:(1)农业防治 冬春深翻、灌水、减少虫源 (2)种植抗虫棉
(3)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对第二、三代,百株卵量20粒以下时,药剂防治标准为百株8头幼虫;百株卵量20粒以上时,药剂防治标准为百株5头幼虫。对第四代,百株卵量50粒以下时,药剂防治标准为百株幼虫15头;百株卵量50粒以上时,药剂防治标准为百株幼虫8~10头。
①每667m用500亿核多角体病毒加水25~40kg水进行喷雾,防治一、二龄幼虫有特
2
回顾、提问 5 讲 授 75 小结、布置思考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