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学
宁波新农村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室内空间研究--鄞州东吴文化活动中心
一、建筑的概述
人类从事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的生活寻求一个舒适的场所,大多数建筑是为了提供尽可能的物质条件。原始栖身的山洞、木构为巢,建筑最初的存在,是因为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从挖土到稍转盖瓦,从半坡人盖起的原始部落到现代人类建筑的高楼大厦,建筑在功能、形式和结构上有的很大的发展;加上文明的进步,建筑的功能有了新的拓展,并注重起建筑的精神和室内空间的质量来。建筑组合的空间,不仅要满足特定的环境实用要求(即满足功能);还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注重“以人为本”,树立“以物质为用,以精神为其本”的建筑思想。 二、室内空间的类型
在前人的建筑活动中,归纳总结了各种室内空间和设计手法: 1. 开敞与封闭空间
两者相对而言,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用的控制能力等。两者在程度上也有区别,如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它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① 开敞空间:外向型,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它可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景观和扩大视野。使用时灵活性较大,便于经常改变室内布置。心理效果表现为开朗、活跃。在对景观关系上和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收纳性的和开放性的。 ② 封闭空间:内向型,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性。心理效果: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性。
2. 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
① 动态空间:也称流动空间,具有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界面具有连续性和节
奏性,空间构成形式丰富,使视线从一点转向另一点,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形成一种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② 静态空间:稳定,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到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
3. 虚拟与虚幻空间
① 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指在以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由于缺乏较强的限定度,而是依靠“视觉实形”来划分空间,所以也称为“心理空间”。
② 虚幻空间:虚幻空间是利用不同角度的镜面玻璃的折射及室内镜面反映的虚像,把人们的视线转向由镜面所形成的虚幻空间。
4. 凹入与外凸空间
① 凹入空间:凹入空间是在某一墙面或局部角落凹入的空间。
② 外凸空间: 凹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外凸空间对内部空间而言是凹室,对外部空间而言是凸室。
5. 地台与下沉空间
① 地台:地面局部抬高所划分的空间,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一般情况下地台抬高高度为 40~50 厘米。
② 下沉空间:又称地坑,是将地面局部下沉,在室内空间明确限定出一个不同的空间——富于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要低,因此具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
6. 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开放的公共社交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在空间处理上,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融会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的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 7. 交错穿插空间
利用两个相互穿插、叠合的空间所形成的空间,称为交错空间或穿插空间。 8. 灰空间
也称模糊空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具有多种功能的含义。 三、关于室内空间的设计 1. 室内空间的组成:
室内空间由三个界面围合而成,组成如下
① 基面:即“楼地面”或“地面”,即室内空间的底界面; ② 顶面:“天花”或“顶棚”,即室内空间的顶界面; ③ 垂直面:指室内空间的墙面。 2. 室内空间的设计方法:
2
① 分割:包括三种形式
a. 实体性分割:用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既不影响室内的采光,又使房间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b. 象征性分割:用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这种分割形式空间界面模糊,限定度低,空间更开放。
c. 弹性分割:如推拉门、升降帘幔和可移动的内陈设等。这种分割形式灵巧方便,简单实用,更富线条美,颇受人们欢迎。
② 切断:用到顶的家具和墙体等来划分空间,称为切断,这种空间性质私密度和独立性非常高。
③ 通透:通过完全打通、部分打通或挖去部分隔墙的方法形成,使空间得到拓展,扩大人的视野,同时能形成两个相邻空间的交流、渗透,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改种手法使空间更具延伸性、互动性和流畅性,避免窒息感和压迫感。
④ 裁剪:裁定空间是为了破除对称感,打破对称带来空间上的四平八稳、死气沉沉,根据手法的不同,可以采用弧线、折线、曲线或三角形、圆形、倾斜界面、穹顶等多种方式裁定空间。
⑤ 高差:部分抬高或降低地面,或部分抬高或降低顶面。从而限定出不一样的空间。 ⑥ 凹凸:对空间和界面进行凹凸的处理,既可以满足功能要求,又能丰富空间视觉感受,可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四、关于活动中心
虽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的功能趋于多样化!活动中心就是一种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建筑,作为公众活动的载体,其室内研究是必要的, 活动中心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活动中心设计应该大方,满足周边人们的活动需求,同时体现所在地的精神面貌。并做好相应的室内室外环境设计。 2. 建筑组合方式
① 集中式:组合布局紧凑,用地经济
② 分散式:基地不完整,分割较碎时可使用,占地面积大,建筑分割比较散。这种组合有利于结合环境,交通流线也被拉长。
③ 庭院组合式:结合庭院设计,可以是单院或多院组合;可以在庭院中设置绿化,安排活动场所;或庭院上加盖玻璃顶,形成中庭。
3
3. 注意安排好各种流线(包括:观演建筑、学习流线、专业工作流线、管理流线等),避免交通流线混杂,使其易于管理。 4. 创造优美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除了建筑本身。应该设置适宜的室外活动场所,处理好广场、庭院、小品的的关系,停车位的设置以及跟周边道路的衔接。 5. 相关政策:
文化局以“三个中心” 为依托,全面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和建设,系统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惠民能力。
① 硬件设施全面优化。每个社区活动中心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综合活动室、放映室和室外活动广场,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率先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群众文化生活的载体更加丰富。
② 软件设备系统更新。对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部设施进行了系统改善,为社区活动中心配备了“EDC文化共享机”、数码钢琴、大屏幕投影仪、摄像机等高科技现代化文化设施,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多样。
③ 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普及为契机,在区图书馆设立了共享工程支中心,在每个社区建设了基层服务点,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共享工程室总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为各活动中心配备了文化共享一体机等现代化设施,建立网上“阅读广场”,开展网络图书服务,今年以来利用“文化共享一体机”在社区“百姓影院”放映电影200余场,在“百姓课堂”栏目组织播放视频讲座近200期,数字化文化设施的普及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我的思考及其追求
镇级活动中心,是周边人们活动需求的代表,我将通过现场调研,确定活动中心的功能快和各功能的合适比例。
1. 建筑内部,追求各功能的交流,又适当保持独立。 ① 设计点状的共赏空间,以方便活动着沟通,交流; ② 点间一线连接,达到活动的连续性;
③ 室内做通高游廊,丰富室内光影,长廊做从一楼至顶楼的通高楼梯,使活动
得以连续,弱化层与层间的分离感,让视线得以交流。
2. 建筑形体上,采用在整体上切割的方法。并通过对所得形体的组合,形成所
需的室外活动空间。增强建筑的整体性。
4
3. 地区的活动中心,应该体现其所在地区的精神面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