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乏的原因及重构的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乏的原因及重构的思考

摘 要:在当今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在中学生中普遍缺失。 一些学生缺失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背离教育的初衷。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关系到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本文在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得出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进而分析其缺失原因,初步提出对感恩教育重构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 感恩 教育 思考

Abstract:Thanksgiving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s today's society transformate, some students lack due moral training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human life emotional indifference, gratitude consciousness, departure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ducation quality. The research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related to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good moral character of young people's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gratitud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tudents lack of gratitude conclusion. Then analyze the reason, propose education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gratitude measures.

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 Thanksgiving education thinking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冷漠,心怀感恩的意识更是日益淡薄。诚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综合国力增强等都是全中华儿女奋斗的目标,但倘若只注重物质建设而缺乏情感教育,人们精神世界空虚,必定无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想。当代青少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担负重任的青少年需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在这之前,最基本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但是,当今青少年情感淡漠,缺乏感恩意识,这将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违背。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其精神世界。

本研究立足国内各界对感恩教育的各种见解与研究,总结当代中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综合中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原因,初步提出感恩教育的重构措施。

相关概念辨析

感恩教育是中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先得明白何为感恩,何为感恩教育。 (一)感恩的解析

“感恩”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乡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其感恩戴羲,怀欲报之心”。??《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感恩”一词解释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概括起来,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的总和。

国内不同学者对感恩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对神或人所施的恩惠、慈爱或帮助而在心思、言语或行动上表示感激;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还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基于本文的研究范围,笔者认为,本文所讨论的感恩,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中学生对直接给予其恩惠的他人和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他人、集体、社会心存感激,有意报答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感恩教育的解析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

育??。感恩教育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让受教育者认识和了解自己受到恩惠,并发自内心的认可所受的恩惠;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愉悦、幸福的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感恩意识,产生想要报答的意向;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和报恩的意向转化为实践,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从认识到实践,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可见,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当受到他人、集体、社会的恩惠时,要心怀感激,时刻铭记,并在适当时候将其转化为行动,报答他人。而感恩教育,就是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对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形成影响,使其懂得知恩、学会报恩。

当前感恩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感恩教育的现状

对当代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不论是对中学生自己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感恩教育都显得那么重要和不可或缺。不可否认,当今已有不少学校开始注重感恩教育。例如:在古镇海洲中学举行的感恩教育活动中,一位平日不喜欢听妈妈话的学生说:“妈妈,14年了,我长大了,您却苍老了。今天我最开心,我用心跟您说一声:妈妈,我爱您!”体育路学校举行首届“感恩节”,学校组织各个班级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感恩”,活动将会邀请家长到现场倾听孩子的感恩心声。黄圃镇石军小学也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学会了手语歌《感恩的心》,懂得了对父母感恩,对老师感恩,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举行了一台感恩晚会,晚会上,学生们或在现场向父母、老师说出感谢之情,或用电话向家里的父母表示感恩。??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少学校已经开始重视感恩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树立感恩意识,知道感恩。但是,我们也应从这些感恩活动中看到当前感恩教育的一些不足。在应试教育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情感淡薄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只求受惠,不知感恩;只求索取,不知奉献;只求权利,不知责任的不良倾向。??当今中学生由于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对感恩知之甚少。自我中心,无视朋友对自己的关爱;优越感强烈,不理解老师的辛勤培养;亲情淡漠,视家长的付出为理所当然……这些都是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教育缺乏的表现。那么,学校的感恩教育大体存在哪些问题呢?

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校园教育以为追求以“才”为本,而非以“人”为本,一味追求培养学生成才,而非培养学生成人。??这样的教学宗旨无疑将导致学校情感教育出现一系列问题,感恩教育是否真正被学生认同?是否真正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不能保证的。此外,学校感恩教育多是通过书面教学或是一两次主题活动进行,而且大多以报答父母为中心,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方式除了不能确保让学生对感恩发自内心认同,狭窄了感恩的范围(学生也应对对其施恩的他人、集体及社会心存感恩)外,也忽视了对感恩的实践教育,让学生不仅在学校组织的感恩活动中有感恩行动,更应将感恩报恩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大体说来,学校感恩教育存在三点问题:第一,情感教育局限于课堂。现今的情感教育大多只是在课堂中以书面教育或是表演等形式进行,缺乏实际的情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把思想道德与一般科学知识等同,以文字传输形式进行传授,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感恩,必然只是在理论知识上得到提高,而真实的情感体验则无法获得,当遇到真实的情况时,自然无法对感恩产生认同,更无法将感恩转化为报答的行动。第二,感恩教育趋于手段化。为响应新课程改革,教师纷纷将情感教育渗透进学科教育中,然而,学校教育的重点仍然是科学知识的教授,教学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文字知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测验,而情感教育只是为了达到传授学科知识的手段。情感教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种教育显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育,不能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第三,情感教育的内容与现实脱节。人类生存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面对不同的情感问题,其情感世界也应是丰富的。然而,在当前的情感教育中,教育者的目光主要汇聚于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上,忽视了人的基本情感的教育、负性情感的调节和正当情感需要的满足。??

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与儿童成长联系最为密切的微系统,从婴儿开始,家庭的各方面因素就对其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然而,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认为要想在社会生存,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各种本领和技能,而忽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致使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另外,教育的方式与环境也极为重要。第一,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父母对子女施予教育的内容,如何教育,都将影响着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刻教导孩子铭记恩情,教育孩子报恩,孩子便从小养成知恩图报的优良品德。家庭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民主型家庭、压制型家庭、权威型家庭、纵容型家庭、冷漠型家庭。民主型的父母不对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会感恩。然而,中国大多数家庭皆不是民主型家庭,中国存在的许多教育方式欠佳的家庭便成为感恩教育的阻碍:父母或是对孩子严加管教,“黄金棍下出好人”,扼杀孩子美好的天性,或是过度溺爱,致使孩子自我中心意识滋生,不知感恩等等,这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都对感恩教育造成不利影响。第二,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互助友爱,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便是爱和感恩,但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淡漠,亲人之间也不知感恩,家庭气氛紧张,夫妻关系不和谐,必然对孩子心灵造成创伤,产生心理问题,自然不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第三,家庭成员的言行。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平日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最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良好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样,父母粗俗的言论,不道德的行为,知恩不图报的实际行动也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并对其加以模仿。因此,自身品行不好的家长必然会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形成消极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

学龄期起,孩子开始与学校发生密切联系,学校对孩子情感的影响逐渐变得重要。孩子在校接触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大环境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对于中学生而言,有以下几点重要因素影响着其感恩教育的获得。第一,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普遍存在,并且其影响力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中学生与什么样的同学关系密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置身品德高尚,知恩报恩的群体,则可能自己也受到感染,心灵纯洁,相反,与品德恶劣,不知感恩的群体为伴,则可能以烂为烂,染上恶习。第二,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小学时期,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到了初中时期,学生不再承认教师的权威地位,这时,对教师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不够渊博,或是品德不够高尚等较缺乏人格魅力的教师本身就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具有说服力。另外,教师教育的方法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初中生逆反心理严重,倘若老师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对正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第三,学校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足。当今学校教育任然是应试教育,虽然也打有素质教育的旗号,但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培养读书的人才,而分数和升学率则是学校实力的唯一标准。这些教育的功利性强有力的排挤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就难怪青少年缺失感恩之心、感恩之情。??

(三)社会因素

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感恩教育的一个宏观因素,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等。现今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但随之也出现一系列问题。第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在这时,我国的许多优良传统美德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是社会制度方面的不足。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也随之相应的完善,但是在道德方面,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予以保障,对人们品德的要求,没有法律约束,只是靠良知和舆论,这是国家法律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失衡。第三,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在凡事“利”字当头的社会氛围里,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扭曲,追求享受,奢侈浪费,导致艰苦意识淡化,人际情感淡漠,感恩意识弱化和湮灭。??这是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影响。

(四)中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乏的原因及重构的思考

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乏的原因及重构的思考摘要:在当今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在中学生中普遍缺失。一些学生缺失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背离教育的初衷。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关系到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本文在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得出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进而分析其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f8wu1am3k8njyy27ji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