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词鉴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五】苏味道的诗

正月十五日之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苏味道,大家对他可能不甚了解。但对成语“模棱两可“应该十分有印象,模棱两可源于苏味道。 先来看看他的介绍。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奉承之艳词多较多,只有少数的诗章独抒情怀、格调清晰。今天介绍的《正月十五日夜》是他的优秀之作。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先来看看大意: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第一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第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第三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第四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现在来重新读一次诗,我再细细讲解。

刚才说到正月十五日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可见赏灯必然灯火辉煌,这一天也是热闹非凡,人潮济济。

古代夜有禁夜,唯有元宵之夜是不禁夜,并且城门大开,人民可以玩乐通宵,可想而知这一天人潮如何。 火树银花形容灯火灿烂

唐代有一人做了一树十几米高的树,在上面张灯结彩,点缀金银,金光闪射,火树银花也源于此。 何为星桥?

长安城内挂满灯,那桥头也有。灯火以及星星倒影在护城河上,那就像星河。河上的桥自然成了星桥。

铁锁,是城门,平日晚上到了一定时辰就要锁上,城门紧闭。而今天是打开的 第一联,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动词“合”、“开”。

合,合拢包围。长安城被火树银花似的灯笼、烟火、红旗、彩带等等艳丽的景色包围着。

而一“开”则代表了自由。

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于这样的美景,自然开心、兴奋。

接着看第二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第一联写出了元宵盛景,从一“开”,引出我们所看到的景象。 暗尘,夜晚马蹄扬起的尘,自然是暗色的。

一“去”,一“来”是紧凑的动作,明月逐人来,把明月拟人化。 是明月追逐着人,还是明月无处不在? 这是一大巧笔!

刚才说过,正月十五日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小正月,何来?那是因为元宵那晚的月亮是新的一年月亮第一次圆。 那么明亮的圆月,它的光芒笼罩着长安城每个角落。

而,这里还可以这样想,飞奔的马,我们在马上看月,月亮是跟着我们的。这不就是“追逐”吗?

当然更多的是明月照亮着每个前来游玩的人。 那么也从侧面说:游玩之人之多。

接着我们看第三联“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秾李】:美艳;鲜艳。

出自《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而【落梅】则是古代乐曲的《梅花落》,总的来说结合“游妓皆秾李”可见歌妓打扮的美丽鲜艳。

行歌尽落梅,且行且歌《梅花落》。 这里为什么诗人选游妓?

这里要说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男为主,女人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更能代表的是歌妓。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连歌妓都出来了,第一可见人之多,第二这也是元宵之夜的一大特色。歌妓打扮鲜艳,唱着《梅花落》,且歌且行。可见观灯人的欢乐。

第一联写元宵盛景,第二联写元宵热闹气氛,第三联写观灯人的欢乐,那么第四联写的便是无尽的留恋。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刚才说过金吾是京城禁卫军 ,玉漏是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城禁卫军都不禁夜,玉漏你就不要催促着游客游赏。 这里的玉漏莫相催值得玩味。

玉漏,在这里可以说就是代表“时间”。 相字的用法,也值得注意。

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送、~问、~催、~信

是玉漏催促着,游玩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还是诗人对这一美好的一夜的留恋。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值得惋惜。 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却意犹未尽。

以乐景衬托出诗人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短暂感到惋惜。 这首诗通篇对仗,是一大特色。

里面所采用的色调都是:火、银、金、玉 这个色调和灯节又挂上钩。 那么使用通篇对仗缺点是有的,通篇对仗容易造句上缺乏生动和自然性,建议少用。

我们再来看看此诗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最后稍作点一下,写诗的收尾技巧

不言己之言,而借物抒情。起到言尽而意不尽,使人读之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上次评论我的词中也是使用这个技巧。

《临江仙一与君之约》/天羽

轻柳拂堤春燕醉,二三雨点嫣红。

伤心却是谢亭空,念花开旧约,往日去匆匆。 隐隐人声闻隔岸,两双泪眼通融。

千言万语不言中,休教风与月,辨别浅和浓。 “休教风与月,辨别浅和浓”

情感之诗,意境多为宽,论理之诗,意境多为深。深是往内深入,宽是四周展开。二者作用不一样,但是效果都能做到有余味,读之意无穷。 今天到此结束。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词鉴赏

【十五】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日之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苏味道,大家对他可能不甚了解。但对成语“模棱两可“应该十分有印象,模棱两可源于苏味道。先来看看他的介绍。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f2uz8wrcx03ypj6btf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