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空港产业城,适时推动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支持在石井镇设立石材保税区、海关监管区,推动石井港区一类口岸建设,加快沿海三镇外贸通关便利化。加快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建设城市星级酒店、大型卖场、商业文化中心等,打造环湾都市生活圈。
6.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实施都市型农业培育计划,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组建公司制企业,探索推广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发展模式。支持沿海三镇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水产、畜禽养殖等产业,推动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官桥、水头粮油加工资源,扶持发展官桥粮油食品深化加工,激活中国粮食城市场效应。推进国家级坛紫菜良种场等海水养殖基地建设,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功能利用水平。
(三)建设宜居城市,提升产城综合承载力 7.全域一体建设基础设施
实行三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统建共享,支持更多国家、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落户沿海三镇。推进海西城际轨道水头站设点前期工作,支持泉厦漳城市联盟线、晋江世纪大道连接线、内坑双龙连接线等环湾干道尽快建设。推进滨海大道、科院路、贤林大道、联十一线官桥至水头段(324国道新改线)等三镇骨干路网建设,启动官桥324国道至石井贤林大道交通整治(国道置换接管),加快延平大道等整治提升。推进石井港填海区二期用海规划申报,加快
3-5万吨级码头群、新联检大楼和电子口岸平台等港口通关设施建设,打造泉州南翼主要商港。
8.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以郑成功文化、海洋文化带、石材文化圈、闽台交流文化圈等人文功能布局城市建设空间,留足山海、保留文化,建设彰显闽南文化、滨海特色的精品城区。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布局文体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传承、展示场所,提升沿海三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构建符合闽南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培育集成房屋、绿色建筑示范区项目。支持沿海三镇“美丽乡村”建设,在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指标上给予倾斜,并支持纳入全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资金项目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支持沿海三镇开展石结构房片区改造。
9.增强市政服务功能
统筹实施三镇交通、能源、供水、供气、垃圾处理、信息网络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实现市政设施一体共享。实施“平安畅通工程”,科学分配城镇骨干路网道路人车通行空间。合理规划城乡客运和公交网线,扩大城市公交覆盖范围,试行水头、石井、官桥环线客运公交化经营。参照城市电网标准,适度超前改造建设供电设施,加快天然气管网、燃气设施场站建设。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自来水公司扩容,完善集中式供水系统,确保供水能力适度超前。健全城乡一体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推进石井南部片区、官桥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支持申报中央预
算内投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参照城市防洪标准,加强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城市排涝系统等建设。大力推进沿海三镇“三网融合”,推动服务石材电子商务的大数据中枢建设,设立石材物流供应量信息平台,构建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电网、水网、气网系统,完善沿海三镇数字化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型城市。
10.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沿海三镇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实施沿海大通道景观提升等市政绿化工程,开展城市片林、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实施安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型海岸线资源保护,建立跨市县安海湾、厦门湾海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固体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完善三镇石粉碎石回收利用系统。推进陶瓷产业向砖石结合、绿色节能、集成利用方向转型。加快新能源城市建设,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
(四)聚人兴产旺城,推进三镇市民待遇均等化 11.吸引和培育产业人才队伍
鼓励引进石材行业领军型人才和国(境)外人才智力,加大本土石材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完善石雕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评价标准,支持举办国际性石材装饰设计大赛,设立国家级装饰设计师、玉石雕艺师等石材工艺大师评委会。加快石材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推动福建
石材工程技术学院的申报及筹建工作,壮大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1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动建立农业人口转移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成本机制。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允许省内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沿海三镇后,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执行原有计划生育政策,自主选择按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形式,并允许其原有权益交易流转。鼓励进城经商、务工并有一定年限的省内农业转移人口,以城镇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新建的住房置换原农村住房。推行无门槛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对暂无落户意愿或暂不具备落户条件并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员实行居住证制度,实行积分管理,居住证持有人同等享有本地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证明办理服务等,按积分高低差别化享有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探索省内户籍地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政策委托三镇管理和异地结算的办法。
13.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
推行无差别就业扶持政策,持有居住证的异地务工人员,可享受城乡劳动力均等的公共就业体系服务。支持根据政策规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按规定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职工技能培训补贴。推动建立三镇一体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五险统征”,建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效衔接机制,提高失地失海农民养老保
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就医“一卡通”。
14.加快教育优势资源一体共享
推动优势教育资源向沿海三镇扩展,推广“名校办分校、老校建新校”模式,实行“小片区”管理。按照常住人口规模统筹沿海三镇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规划建设水头中学新校区、水头第二中心小学。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沿海三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与城镇学生享受同等教育。所有高中逐步面向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放招生,平等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
15.建设均等优质的公共医疗体系
支持沿海三镇按照常住人口规模设置医疗机构等级和规模,配备相应设施。健全沿海三镇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分级医疗、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鼓励社会办医,推动民办医疗机构在准入、服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方面享受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兴办滨海医院等大型民营医院,支持创建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按服务人口合理规划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开展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并提高人均补助经费标准。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比照设区市标准适度调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活产城融合体制机制 16.创新行政管理和协调机制
探索建立低成本新型城市管理模式,赋予沿海三镇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