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漫话对联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 , 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喜庆联/自勉联
B.名胜古迹联/题赠联 C.题赠联/喜庆联 D.自勉联/题赠联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本文围绕对联,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 ①对联的定义和构成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对联的意义和影响
(4)“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这段文字放在第几段合适?为什么? 【答案】 (1)D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集句这种特殊对联的写法
(3)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撰写和要求
(4)放在第⑨段合适。英国女王送给光绪皇帝的自鸣钟上有一副对联,这个事例能具体地说明第⑨段中的“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③段“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对联属于勉励自己努力学习的自勉联,鲁迅写给瞿秋白的则属于题赠联。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首先指出说明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写出作用。根据“如”字分析,是“例如”的意思。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具体说明了集句这种特殊对联的写法和特点。
(3)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第②段“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介绍了对联的含义,第③段“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介绍了对联的种类,第④段“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介绍的是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第⑤段“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以及下文三段介绍的是对联的写法,第⑨段“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的是对联的意义和影响。据此填空即可。
(4)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从文本中找到与之相符的段落。材料中“英国女王送给光绪皇帝的自鸣钟上有一副对联”说明了对联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第⑨段“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相符,故可以放在第⑨段,用来当作例子,来说明“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故答案为:⑴ D;
⑵举例子;具体说明了集句这种特殊对联的写法;
⑶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撰写和要求;
⑷放在第⑨段合适。英国女王送给光绪皇帝的自鸣钟上有一副对联,这个事例能具体地说明第⑨段中的“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衔接能力。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前后的关键句进行即可解答。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
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⑥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
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⑧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摘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2)文段⑧中划线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3)选文第⑥段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为什么?
【答案】 (1)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但也知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确。
(3)第⑥段主要用了举例子,第①段主要用了打比方。
(4)我认为可用。塑料袋方便、便宜,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认为的可用,也应该加以宣传和引导,一是尽量少用,不用或重复利用;二是做好垃圾分类,让塑料能二次三次,甚至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这样,就能化解矛盾,既保护环
境,也有利人类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整体阅读能力,涉及的考点有筛选概括文章内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和理解拓展等。
(1)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阅读第①—⑩段,可以提取到该问题的有效信息:从第③段概括出“塑料袋在垃圾整体中所占比例很低”;从第⑤段概括出“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从第⑥段概括出“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从⑦—⑩段概括出“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科学的前提,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属于平实说明。平实的语言中同样包含着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科学,这里“也许”和“确实”看似矛盾,实则是有机的统一,符合实情,科学准确。 (3)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掌握说明文所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准确辨析每种说明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它相应的作用。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本题第⑥段拿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2010年4月一次解剖的事实来说明本段的中心——海洋生物的死塑料袋作用很小。第①段用“眼中钉肉中刺”来比喻环保人士对塑料的恨。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文章,结合实际,写出自己有建设性的看法。避免空话、熟话、套话。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再解释该词语在这个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说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文章,结合实际,写出自己有建设性的看法。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空环保”彰显中国担当
张保淑
近日,绕地球飞行6年半的“天宫一号”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空中分解并烧蚀销毁。社交网络上有外国网友晒出“天宫一号”残骸进入大气层燃烧的影像:先是有几块闪亮的碎片在空中快速滑行,不久后碎片燃烧起来,在天空拖拽出数道耀眼的光轨。与之前一些外国媒体所担心的完全不同,天宫一号完美谢幕,既没有对地面造成任何威胁,也没有制造太空垃圾。
说起太空垃圾,人们可能首先会想起那些从太空坠落的人造飞行物残骸。事实上,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