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与超越
费艺丽1 吴 军2
【摘 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的可能性,在此条件下电视媒体也突破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思维,采用融媒技巧进行节目创新。如近几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开创了文化类节目的新模式。本篇文章基于融媒时代背景,探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首先简要介绍融媒体、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概念。基于文化类型的电视节目,提出节目创新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名称】《传媒论坛》 【年(卷),期】2018(000)020 【总页数】1
【关键词】融媒体;文化类节目;综艺节目;电视节目
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也形成了媒介相互融合的大趋势,即媒介融合。根据CNNIC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55.8%,手机网民规模占网民规模97.5%。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和方式改变,互联网媒介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化、随意化、互动化,这暴露了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不灵活的缺陷,电视节目制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融媒体、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概念
(一)融媒体概念
对于什么是“融媒体”专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这一概念也不是突然形成,它是通过媒介融合形成。最早在1983年,伊契尔·勒索·浦尔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某一种媒介必然与媒介结合,产生新的传播形
态。这一概念,直到2000年才开始引进我国,对于“媒介融合”王菲博士认为基于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的基础,满足消费终端的需求,实现内容、网络、终端融合的一种媒体形态演化过程。由此可见,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融媒体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技术,将现存的媒体形态进行融合,实现表现形态、功能上的改进。传统媒体整合自身的采编、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借助新技术重组形成新的媒体。 (二)文化类节目概念
广义来看,通过电视媒体播放的内容本身就是文化,因此所有电视节目都可称为“文化类节目”。根据《中国电视节目形态通论》的认定标准,文化类节目归类到社教类节目体系下,即内容倾向于展现知识、传承文化、道德教育的电视节目类型。具有明确的传播目标,旨在给观众传播知识,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更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利用音频、视频、网络传播技术,将节目内容传播给观众,引导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二、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
(一)技术层面创新
1.引入新技术和节目制作模式
AR技术和T2O成为了电视媒体的技术和新手段,通过这种媒介融合,提高了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强化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利用AR技术,将视觉、听觉和触觉有效融合,在节目播出中给观众新奇的技术体验,有效弥补了文化类节目枯燥、单一的属性,营造活泼、有趣的节目氛围。T2O模式,是一种电视结合网络营销的节目运营模式,将节目的精华部分转移到商业市场,通过内容的影响力影响商业市场,将节目受众转化为商品消费者。文化类节目借用T2O模式,
提高节目除广告之外的营收,为制作组获取更多资金,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2.融媒体技术优化宣传渠道
在非媒介融合时代,传播媒体的技术、平台、内容采取独立运营的模式,而融媒体技术提供了三者融合的技术支持,为节目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电视媒体借助融媒体技术,将自身的节目内容放在其他媒介上传播,使得文化类节目的影响力增强,扩大其传播范围。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利用多种平台对节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将社交软件、新闻客户端等作为电视台以外的宣传阵地,内容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如文字、音频、视频等,根据传播渠道的不同,进行针对性调整。突破电视媒体的受众地域、时间限制,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二)内容生产层面创新 1.树立正确社会价值导向
一个优秀、接地气的文化类节目,应具有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功能。从电视节目的社会功能来看,应担负起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责任。对于文化类节目而言,其强调的知识输出和道德教育的定位,更应注重这一功能的展现。社会的变化节奏加快,各种思想引起碰撞,促进人们交流和思想融合,文化类节目应带着这份使命,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向。因此,通过提高电视节目内容质量,呈现优质的、高水平的、体现民族文化的电视节目。
2.深度挖掘优秀文化
在融媒体的时代,各传播媒体相互融合,削弱了渠道传播优势,各媒体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