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如何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概要:为了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注重充分运用教材中那些关系密切的词类知识,一例多题,尽可能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既学深学活,记深记牢,又节时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启发诱导作为设计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探究问题,锻炼数学思维,获取知识和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启”引趣,奋志激情 1. 以名家故事励其志

为了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科学家的成长过程,组织他们课外阅读数学家的故事,写数学日记,谈心得体会。结果,原来学习基础不大好的小青读了《皇冠上的明珠》后,不仅在过去一学期里写下了关于学习数学的日记二十六篇,还变得特别爱思考、有耐心。他做“用激光测远距离”的思考题时,通过反复的分析,终于从“反射回来”这一重点词语得到启发,找到了正确的解法。像小青一样,班中的学生都逐渐爱动脑,勤思考了,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2. 以教学艺术激其情

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也可以诱发学生情绪兴奋,激励学生积极对待学习,教学情境的设置更可以启发学生专注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原理之前,我先让学生量出自己随意画的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当学生报出这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后,我马上向学生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我的准确判断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每当遇到难学难记的知识,我尽量选用艺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周长”与“面积”易混淆,我除了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具体感知外,还辅之以顺口溜:“周长几条线,面积是一片。”又如让学生区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单位时,辅以短句“长十、面百、体一千”帮助记忆。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清晰的概念,而且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二、以“启”生疑,益思长智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向自己发难,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大道上要起引路、搭桥、开窍、点拨和评讲的作用。比如,我在教“梯形面积”时,有意识地以“启”引疑,设置了“生疑—思疑—解疑”的教学全过程。

1. 生疑

我先先设计了下面五个图形让学生计算面积:(单位:厘米)

对于前面四个图形面积,学生很快就算出了,但大部分学生对梯形面积不会计算,于是产生了疑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2. 思疑

抓住学生的疑问,板书了课题后,我问:能否把它转化成已学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同学们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拿出学具摆弄起来。通过边实践边思考,把梯形分别切割成:

还有的切拼成

使未学过的梯形,变成熟悉的图形,同学们逐一说出计算方法后,我筛选出最佳方法。

3. 解难

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后,我引导他们归纳总结:①所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梯形的面积正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而平行四边形的底正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用公式表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经练习巩固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还可怎样分割?”引导他们沿梯形两腹中点连线(中位线)分,再割补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得到了求梯形面积的另一种方法:用中位线乘以高。这样“生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使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地位,通过自己实践,自己探索,发展了思维,增长了智慧。

三、以“启”导学,增知广识

课堂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传输基本信息。同时,还要通过第二课堂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教学几何知识时,我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课上应用学具,加强操作实验,形象地认识图形的特征,找出规律,推导出公式。课外再通过大量的拆拼、摆弄、度量和计算,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扩展,

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运用综合性几何图形——“七巧板”开展多种想象,拼凑出各种趣图。在班上开辟了“数学园地”,经常画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趣题,让同学们思考解答。

如图(单位:cm):

三角形BCE与长方形ABCD重叠着,三角形DEF比三角形ABF大6平方厘米,求DE。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我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后,请他们特别注意“重叠着”三个字,再思考:求DE实质是求什么图形的什么?学生在比比划划之后终于抓住了关键:“三角形BCE比长方形ABCD大6平方厘米”,从而求出三角形BCE的面积,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

四、以“启”诱辩,解惑探法 1. 有意识地在易混淆处激化矛盾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对问题展开争辩,让他们各自申诉理由,拿出证据。我认为这是排难解惑,深化知识的最好方法。如:①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那么任意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②任意一个三角形能不能有两个锐角?③一个三角形能否有两个直角?④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这类问題必定会有“能”与“不能”“可能”和“不可能”等不同意见,学生自然而然就争论起来,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我则会适时“添油加醋”,或有意加入某一方,再引导学生摆学具、查书本、画图形……经过激烈争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必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等规律。

2. 有目的地对一些基本问题诱导自学

为了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注重充分运用教材中那些关系密切的词类知识,一例多题,尽可能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并达到辨别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比如:教三角形面积,我设计了自学大纲引导学生边摆弄学具边自主探索: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摆成什么图形?②三角形面积和新摆成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突出等底等高的条件)③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在这中间有“扶”有“放”,在公式中的“除以2”着力扶一扶,使之加深理解。这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基本用“等积替换”的道理就能推导出来,应用起来就容易多了,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也打下基础。

如何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如何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概要:为了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注重充分运用教材中那些关系密切的词类知识,一例多题,尽可能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既学深学活,记深记牢,又节时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启发诱导作为设计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探究问题,锻炼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tb948okx4zk8m0hvkq6k2tg1xu6l00s2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