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入学家长课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然而对于孩子其他的事情不做要求,甚至是代替孩子来做,有的家长连孩子正常的生活自理事情也包办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弱,抗挫折能力也非常低,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形成情感冷漠,内向孤僻的性格特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方面,必然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平衡,影响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等于给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布下了陷阱。

*************************** 六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并终身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还有部分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下面介绍几中最错误的方式。

第一、反复唠叨式

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怎么只知道玩啊?”“你怎么总看电视啊?”“你这次考试怎么考这么点分啊?”这种唠叨常常带有谴责性质,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第二、训斥打骂式

训斥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教育方式,动不动就训孩子,“怎么这么不用功,考不及合格?”“笨蛋,滚出去!别在家呆着!”这种粗暴的语言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打骂式的家长数量不多,但是还少量存在,希望家长一定不能动手打孩子,要加以适当的语言引导。

第三、达标奖励式

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这叫达标式,同时,达到标准还会给物质奖励,这些方法严重不可取。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同时,如果目标过高,孩子不能实现会造成自暴自弃。

孩子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家长高兴,采用适当的方式奖励一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做家长的要注意,奖励的方式一定要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偶而能够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总是使用这种方式,就不但平丧失了刺激作用,还会使孩子产生不正确的想法:把学习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为一把糖、一件新衣服、几块钱而学习。甚至还可能导致品质上的问题,如为了获得好成绩、高分数,不惜采用舞弊作假、欺骗隐瞒的方式,来得到家长的奖励。或一旦没有考好,不能得到家长的物质奖励时,心理上就失去平衡、心灰意冷,丧失信心,从而引起学习上的大倒退。

第四、催促疲劳式

不断催促孩子,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很多孩子说,我本来准备做作业了,父母一催我反而不想写了。你本来主动要做的事情,本来还想得到别人欣赏的事情,别人一催,你反而不想做了。是啊,在别人的催促下干,你还有什么意思啊?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额外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会使孩子更疲劳,这样影响课上听课的效果。

第五、包办陪读式

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还有的请家教帮助学习,这都是错误的方法。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只能在大人的看管下,按着大人规定的内容复习,这样的孩子在小学与初中学习成绩还可以,

但是到了高中,不知道如何去做,成绩一下子就会下降。

第六、愁眉苦脸操心式

父亲母亲的面孔对孩子有最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在家中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乐趣。相反,如果家长赞赏的目光下,学习热情会非常积极的。

以上几种教育方式非常不可取,如果家长在家教中存在上述问题,请一定改善。

***********************

初中阶段不仅是孩子学业上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是:

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和片面认知并存;高自尊和高敏感度并存。

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 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 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和片面认知并存: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 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 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高自尊和高敏感度并存: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极为敏感,这也是青春期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初中是孩子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环境的改变,认识能力的提高,会使他们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家长很快会发现:“孩子什么都不愿跟我们说了。自己房间的门进去就关上了,不让大人进他的房间。”……孩子也会感到家长越来越不理解自己,对他们也没有

以前那么崇拜与尊敬了。

众所周知,青春期总是和另一个词同时出现:“叛逆”。“叛逆”是青少年心理成长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是他们脱离成人依赖和成人束缚,自我意识的高涨,确立独立的自我意识的一个必然的心理反应。

甚至可以这样说:恭喜你,你的孩子青春期叛逆了!因为一直听话的乖宝宝可能会有两种情况:长成没有自我的妈宝男,情绪郁积后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叛逆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告诉孩子:不管你长多大,家长永远是你最应该信任和理解的人,有什么问题可以多与家长交流,征求意见,获得理解与帮助。

也有必要提醒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孩子思维活跃,接受各种信息能力强。如果家长不汲取新知识,不接受新信息,知道的还没有孩子多,孩子根本不服你、甚至看不起你。“我说你听,我管你服,我打你怕”的教育方式已经落伍。

高明的家长“有所为有所不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重在沟通。努力营造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围。父母应平等地与孩子交谈,注意多倾听,少抢话,有耐心,听了他们的全部感受或是内心体验后再作评判。在接纳、理解的前提下,再做引导,加以教育。父母对待亲子间的分歧应持宽容态度,过于强硬的要求孩子单方服从,就会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往往波及他们的行为。其结果不仅会使亲子间的交往变得困难,还有可能因为冲动,造成不良的后果。

沟通的关键在于“定位”:

七年级入学家长课堂

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然而对于孩子其他的事情不做要求,甚至是代替孩子来做,有的家长连孩子正常的生活自理事情也包办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弱,抗挫折能力也非常低,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形成情感冷漠,内向孤僻的性格特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方面,必然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t354o5di0fvam2gyzr6h1tx45d76007n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