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打印版
《蚕宝宝在长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大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通过探究“怎样才能把蚕养得又大又壮?蚕宝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两个问题,获得蚕宝宝的饲养与护理经验,了解蚕在幼虫阶段的身体特征及变化过程。第二个活动,学生在长期的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已经产生了一些关于蚕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本课继续以观察、饲养、记录活动为主,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观察蚕的整个幼虫阶段,他们将观察到蚕由小到大发生“睡眠”和蜕皮现象,以及这个阶段蚕身体发生的变化。本课的教学设计一环套一环,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下一个环节才能够顺利进行。
学情分析
亲历了养蚕活动后,学生的感官已经不能满足观察要求,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因而如何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成为重中之重。整个探究活动经历的时间较长,怎样使学生长期保持观察兴趣、怎样保持对蚕的整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认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对蚕的生长变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难点:使学生长期保持观察兴趣及对蚕的整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认识。
评价任务
1.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问题。 2.能够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 3.能够描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能设计一些表格,比较细致的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科学-三年级下册-打印版
3.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4.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爱护蚕宝宝,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 3.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
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尺子、观察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
二、活动: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
1.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2.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 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
1.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3.学生罗列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三年级下册-打印版
科学知识:
1.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1.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
1.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像。 2.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观看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像。提问:它们怎么了? 2.明确:这是蚕幼虫期最重要的生理变化现象:“睡眠”和“蜕皮”。 3.过渡: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吧。 二、活动:观察蚕宝宝换“新衣” 1.出示: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
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蚕宝宝“蜕皮”前、“蜕皮”中、“蜕皮”后的情形。 3.汇报观察结果。
4.把观察结果记到养蚕日记上。填好教材第33页的记录图。 三、拓展
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四、布置任务
课后观察自己所在小组养的蚕,统计其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