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
作者: 王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3期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要彰显“语文”性,要基于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设计需要围绕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展开同时,重点培养合作探究、读写能力、人际交往、和热爱语言文字以及家乡本土文化的情感。
一、紧扣语文核心,结合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要彰显“语文”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运用是它的本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才是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学情
学生在家乡的沃土下成长,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本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但学生是否对家乡本土所有资源有兴趣,哪些资源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开展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又需要他们具备语文能力和生活经验,研究还需要有准确的判断与把握。如以“寻海州传统文化”为例,笔者通过对122名孩子调查访谈发现有98%的学生对这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这个专题活动对于自己的实践,写作、交际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也有的部分孩子家长说耽误学习会影响成绩,显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形成一致认识,这更坚定了笔者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决心。
二、开发本土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海州地方文化资源”为例,探索基于本文化资源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开发本土文化资源的路径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本土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语文课本教科书中的资源,基于文本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事半功倍。比如,六年级的《三打白骨精》,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启发学生阅读和搜集连云港地区与《西游》文化有关的故事传说,名山人物等。又比如五年级综合性学习《水》,学习此内容时可以开展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结合本土地方可拓展延伸研究港城的“蔷薇河”“临洪河”“石梁河”等饮水河的水质调查及学写水循环利用现状报告等,策划“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本土课程资源。与社会融合接触,能够增加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加学习的二渠道途径,激发关心社会民众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傍晚茶余饭后的本土乡味的“淮海小戏”,一年一度的白虎山庙会、徐福节、水晶节、玉兰花节,感受淮海海州民俗风情。也可以引导关注地方的热点焦点问题,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分析,对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3.留心日常生活中的本土课程资源。日常家庭生活也有丰富的传统本土文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挖掘:①亲人家人口耳相传的民间俗语谚语,故事传说,民俗传统,祠堂宗谱历史等。②传统节日活动,如端午粽子雄黄酒,学习粽子文化;春节对联舞狮等,学习对联文化等等。③饮食传统习惯,根据港城海滨城市特点,开展“地理环境与港城饮食的习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透过饮食了解连云港地理环境特点,海洋气候等等。让学生把语文学科与科学自然学科联系起来。④生活习俗调查,如婚丧嫁娶,祭祀节庆等开展相关活动。
(二)选择合适教学内容的途径
关于本土资源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要事前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筛选,然后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特点以及学情研究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基于以上的目标,本土地方资源的主题活动为“走进港城好山水”,感知家乡山海相依的独特魅力。
三、基于本土资源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进一步的思考
笔者在基于本土资源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探索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教学途径。然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学生与家长对综合性学习设计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嫌麻烦怕影响考试成绩导致重视度与参与率热情还较低。这也是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制约的结果,改变这一现状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无论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的出现,已经对当代语文教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预示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转型,也明确了当代语文教改的发展方向。
王艳,江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教师。